姜子牙的传说
姜子牙的传说
李明水
一、姜子牙简介
子牙为炎帝后人,先世为贵族之尊,延至子牙已是家道中落。
子牙生于商朝末年(《竹书纪年》),卒于周康王六年即前 1014 年。他的祖先在虞夏之际协助大禹治水有功,受封于吕(今河南省南阳附近),这支以吕为氏的部落,吕氏春秋说他是东夷之士,东海许州之人,其名吕尚。史记说他是东海上人,吕氏春秋与史记说法不一,但不抵触,因古代泛称中原之外的东方地区少数民族为夷,东海正是东夷之地。
吕尚姓姜名尚字子牙、号飞熊。吕尚在先秦两汉的经传史籍子书和辞赋中称作吕牙、望、吕太公,却不称作姜子牙、姜望、姜太公,这就是周文王对子牙有学问的尊称,为望、尚、太公,是智囊的美称。
二、子牙生平史话,为何来此垂钓
物换星移朝代兴衰,亘古至今人们对姜子牙奉若神明顶礼膜拜,尤其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将姜子牙渲染为秉承天意,辅周灭商又手捧杏黄旗登坛封神,更勾起了人们对他的钦慕和遐思。
旧时民间称姜子牙为姜太公,许多人家门贴“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红纸,以示妖魔鬼怪退避归宿,其实虚假难辨,无其灵也。那么,历史上有无姜子牙其人,依史为据。战国时,名人将吕尚(姜子牙)辑成《六韬》为:文、武、龙、虎、豹、犬亦用兵六谋略,一部兵书计 60 篇 2 万余言。
唐玄宗开元 19 年(731 年)今长安、洛阳诸州为吕尚(姜子牙)立庙,以张良等为十哲,(中国史上十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配享。唐肃宗于上元元年(760 年)追谥吕尚为文宣王,成为我国古代一文一武的两尊偶像。
三、生不逢运、生意潦倒竟被妻抛
一日,昆仑山天尊命子牙上殿朝拜,天尊曰:你上昆仑山几载了?子牙曰:弟子三十二岁上山,如今虚度 72 岁了,天尊曰:你生来命薄仙道难成,只可受人间之福,此处亦非汝久居之地可早早收拾下山。
子牙无奈,收拾琴剑衣囊离师别离,跪而泣去。自思,我上无叔伯、兄嫂,下午弟、妹、子、侄,我似失林飞鸟,无一枝可栖。忽思结义仁兄,往商都朝歌(经河南省淇县)寻宋庄宋异人,宋为员外之家,子牙被义兄招待周全,助他做生意为生。一编笟篱,日不銷一;二磨面售粉,风吹云中,本利皆空;三贩牛羊,被官查收,本利两空;四开饭馆,人鬼不来,肉臭酒酸;娶妻马氏因子牙无用弃之;编席贩卖也銷之不出;种地所得,不能抵偿所下的种子;捕鱼所得,不能抵偿渔网的价钱。诸如此类只为流传,多数策士说客夸饰,未必是事实。
但吕尚博学多才,满腹经纶,曾侍奉商纣王,因纣王暴虐无道失望而逃。后西行,被周文王奉聘。
四、子牙垂钓
宁在直中取,不在曲中求。
非为钓锦鳞,只钓王与候。
子牙弃却朝歌,别了马氏,隐于磻溪 ,一意守候。悟道修正。若问时,以柳垂钓何日见真主拨云见青天。子牙圣人也,胸藏万斛珠玑,腹隐无边锦绣。同凤后、老彭、傅说、常桑、伊尹之辈,见子牙垂钓线上系一针而无曲。旁一樵夫笑子牙,你这等钓鱼莫说三年,便百年也无一鱼到手,你智力有愚拙?子牙曰:“老夫在此名虽垂钓,我自意不在鱼,我在此不过守青云而得路,拨尘翳而腾霄。岂可曲中而取鱼乎?非丈夫之所为也。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侯。吾有诗为证:短竿长线守溪,这个机关那得知;只钓当朝君与相,何尝意在水中鱼。”
此间周文王同大臣三日游春,至山僻幽静之乡见至林间茅草之舍。文王下轿,只见子牙背坐溪边,文王与群臣拜子牙曰:久慕先生大德侧隐溪岩,一臣将聘礼摆开,子牙收礼。登舆不敢改乘马,文王与子牙图谋相济,道德相投,水火既济,助文王成。智助文王反纣灭商,成为了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
五、垂钓悟略 静观世变
吕尚垂钓三天三夜竟无鱼上钓不详之感油然而生,不禁忿然,欲脱衣冠入水求鱼。
这时一农夫走来,对吕尚口讲指画:“先生改日再钓,定有所获,但心绪务守,钓系必细,鱼饵务香,投杆必轻。”吕尚遵嘱,果然连获大鱼。从而他细细揣摩成功诀窍,终于悟出一番深奥的道理:巧投鱼饵、坐待时机、放长线、钓大鱼。于是他心安理得,决心静观世变,待机而行。
六、边陲的原周国 得以圣贤至宝
周人本是活动在西北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商后期,周是商在西方的一个属国。周承认商天下共主的地位,并定期向商缴纳贡品。周姬昌(后来称文王)继位当国王之后,积极招揽人才,争取盟国,并着意发展经济,实施勤立国和裕民政治,国力渐渐强盛社会秩序井然,远近民众归心,四边诸侯近悦远来,居住在北海之滨的伯夷和居住在东海之滨的吕尚(姜子牙)均望风依附,改容更貌前去投效。
吕尚只身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兹泉垂钓于磻溪,在人迹罕至,幽竹深密的殊方异域,吕尚苦苦思忖,寻找参预周政,成就基业的良方。
姬昌、吕尚不期而遇,且心有灵犀,遂促膝而谈,吕尚纵论天下大势,字字珠玑,如悬河泻水,言及治国要领,吕尚将远思已久的“三常之说”和盘托出:君以举贤为常,官以任贤为常,士以敬贤为常。
三常之说,一言以蔽之,立国从政务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以期富国强兵。在以血亲关系为纽带的奴隶社会里,敢于用尊贤代替亲戚,既表明了他的远见卓识,又显示了他的政治胆略。姬昌越听越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随后,姬昌把吕尚扶上车单位回宫,拥为智囊,并尊吕尚为太公望,周国有了贤能,吕尚得以施展才华,以奇才用武之地。
七、智救姬昌
吕尚入周后,姬昌知人善任,不求全责备。一时鸾翔凤集,众望所归,国势日渐强盛。但商纣王觉察周人威胁,周国早属商下殖民,任其指责,便令捕姬入狱又将姬昌之子伯邑下汤锅煮死。
吕尚急于同诸侯商策解救姬昌,知纣王贪恋女色,求得莘国美女,献于纣王赦免姬昌回国,后在吕尚等人的策划下,一方面向商朝表示诚心臣服,另一方面则讨好商朝臣民和四方诸侯借以笼络人心。
周人推翻商朝统治,夺取政权准备工作相当全面,成熟于七年之久。姬昌采择吕尚“率殷叛国之重策”逐步拉拢瓦解商王朝的盟邦,对内力修政教,对外整车练兵,以讨伐不听命的诸侯为名,来征服周边小国和部落,扩大国土强盛国势。
据《诗经·大雅·绵》篇的传说,邻国虞、苪看到:周国“耕者让畔(田界),行者让路,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携。”(老人无背负之苦),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
(在朝的不争位,有谦有让)一派君子之风。这活生生的事实,教育了虞、苪两国之君。
消息不胫而走,周国的威望跃然而生,自动依附者四十余国。就此吕尚力主姬昌称王,是为周文王。
对于这一时期形势的发展及吕尚的功绩,司马迁评论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这绝非夸饰之辞。在周文王的“灭商”事业中,吕尚的奉献首屈一指,这是毋容置疑的。“爱士爱民,修善行德”这是吕尚的主传,周文王在吕尚的辅助下,贯彻了这些主张,又在周国对内内政修明,士众一心一德,显示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八、途径泗水沂源黄崮
吕尚因为功劳最大,最先获得封赏,统辖海、岱之间的广大地区建立齐国,设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淄博北)齐国面积很大,东抵海滨,西及黄河,南达穆陵(今山东临朐县东 100 里大观山上),北至无棣(今山东无棣县北 30 里)。
吕尚受此殊荣,欣然整装就道,东赴齐国,途中走访泗水,垂钓沂水之源黄山之巅(今泗水县南圣水镇钓鱼台村)。垂钓中洞察民情,见此处风景秀美,仙气缭绕,乃修身养性极佳之地,又山青水绿脉脉含情,忆往昔前有内心田园之感,意停足居拜于此,飞升成仙,自钓沂源黄崮之巅幸也。
(本文由泗水圣水峪镇小山村村民刘玉生先生提供资料整理)
——选自《兖州春秋》年刊第九期
【本文选自兖州春秋 特此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