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最悲怆的一个角色-孙嘉诚
《雍正王朝》中,敢于谏言,一言不合就敢怼天、怼地、怼雍正的孙嘉诚,是一位颇具个性的角色。
同为雍正王朝的官员,可能不少观众喜欢拿孙嘉诚和田文镜进行比较,认为这两人都是那种敢于谏言、秉公办理的官员。事实上,田文镜和孙嘉诚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区别。
田文镜虽然也是一位办事极为认真、不徇私情的官员,但是他做任何事情的一个大前提,是一定要看雍正的脸色。效忠雍正是他在内心中始终牢记的一个最高原则。所以,无论是早年间田文镜追随胤禛办理追缴国库欠款事宜,还是雍正继位后,田文镜继续奉雍正之命,到河南担任一把手,推行“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新政,田文镜始终都是沿着雍正给他规划好的路线,不敢有任何偏移。因为,田文镜非常清楚自己的一切,皆来自雍正对于他的知遇之恩。
田文镜和雍正之间,就是一种牢固的从属、同盟关系。田文镜知道,雍正的境遇好了,自己才能混得好。
然而,孙嘉诚则不一样。孙嘉诚是凭借科举考试得到了后来的功名,他的仕途并没有任何靠山,完全就是秉承自己内心中的一杆秤,这杆秤就是对老百姓的关爱和对所谋事业的忠诚。
雍正王朝正式开启后,朝局中除了八爷党,另外一个派系就是“清流党”,由于孙嘉诚敢于秉公直言、不徇私情,且没有任何朝中力量的后台,于是孙嘉诚逐渐在清流之中获得了一定地位和话语权。
孙嘉诚看似获得了清流党的话语权,说白了其背后的内幕是清流的其他成员只管谋主意、却不敢发声,拿孙嘉诚当枪使唤。
一些清流看不惯又不敢表态的事,往往会把孙嘉诚推到前台,让孙嘉诚去替大家“趟雷”,获利了大家均分,闯祸了让孙嘉诚一个人去背锅。
相比于早年间田文镜在胤禛的支持下做事,孙嘉诚才是真正的孤臣。
后来,年羹尧在西北打了大胜仗,变得骄横跋扈起来。雍正因为不想落个“狡兔死走狗烹”的忘恩负义的评价,经过一番权衡,便安排孙嘉诚和年羹尧一同赴西北,协助年羹尧在西北推行“火耗归公”的新政。
试想,此前孙嘉诚因为弹劾年羹尧,和他早已经是水火不相容的关系。
雍正此举,就是想借用孙嘉诚身上那股子敢于直言的倔脾气,是牵制在西北为所欲为的年羹尧。
然而,所有人都能想象到的是,孙嘉诚只身和年羹尧去西北共事,以年羹尧那强势、霸道的性格,又怎会不借机打击报复呢?更何况,孙嘉诚奉命在西北推行的“火耗归公”新政,原本也要触及年羹尧的利益。
孙嘉诚在西北的时光,可想有多艰难。
电视剧中是这样描述孙嘉诚在西北开展工作的情况,“步履维艰”、“寸步难行”。
当初田文镜协助胤禛追缴国库欠款之时,胤禛尚且和田文镜明确分工,他负责追缴王公贵族的欠款,让田文镜去负责追缴文武百官的欠款,而且关键时刻会立即背书给予支持,使得田文镜的工作开展起来没有那么大压力。
孙嘉诚面临的局面则凄惨得多,不光远在西北,得不到雍正的任何有效支持,还要时刻面对年羹尧的虎视眈眈和百般阻挠。
最后,年羹尧做得更绝,给孙嘉诚罗织了一个罪名后,将他处死了。
一位敢于谏言的官员,就这样不明不白地丢掉了自己的性命。
曾经有网友解析孙嘉诚的死,认为这是雍正一箭双雕的安排:借年羹尧之手处死孙嘉诚,再以此为借口,降年羹尧的职,夺回兵权。
网友的分析或许有道理吧。
不过看了好几次电视剧,我始终想不明白雍正要杀害孙嘉诚的理由,如果说他曾经冲撞过雍正,那是他在履行自己身为一名谏言官的职责,雍正并没有因此去怪罪他。如果仅仅因为孙嘉诚平日里顶撞过自己,就对其痛下杀手,那么雍正王朝不会实现复兴和崛起。
不管是什么原因,一位没有任何背景,凭借自己一腔热血,义无反顾为雍正王朝贡献自己一切的官员,最终葬身在他为之付出一切的事业之中。
年羹尧早已不是当初那个谦卑、世故,懂得斡旋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