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抚仙湖界鱼石之谜
界鱼石距江川县18公里,位于县城北部星云湖连通抚仙湖的玉带河中部,野牛山与狮子山相间的狭谷中。
明代起当地宫吏对界鱼石奇观即不断题诗、刻碑记述赞叹。
1877年旁其建观音寺,1987年疏浚玉带河,并兴建了海门楼、海门桥望瀛阁等并辟为桥廊为海门公园。
界鱼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江川重要景点之一。
1988年5月列为省重点旅游景点。
云南第三大湖抚仙湖,因离澄江县近,又叫澄江海。
抚仙湖的西南面山间有条长1公里多的海门河,隔山与江川县的星云湖相通。
星云湖水面比抚仙湖高3米,湖水通过海门河流入抚仙湖。
抚仙湖盛产抗浪鱼,星云湖独多大头鱼。
有趣的是,抗浪鱼从不南去星云湖,最多游到海门河中部就戛然返回。
而星云湖的鱼王——大头鱼也仅游到此,好像那里是国界线,谁也不能通越一步似的,因此海门河又有隔河之称。
在隔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赭色石壁,石壁上自古就刻有界鱼石三字,旁边还携刻一首诗:星云日向抚仙流,独禁鱼虾不共游;岂是长江限天堑,居然尺水割鸿沟。
界鱼石一带现已辟为公园,吸引更多的游人前来观赏大自然的奇迹。
为什么这两种鱼像订有互不侵犯条约似的呢?经过勘测调查,发现原来两湖的自然环境大不相同。
抚仙湖平均水深87米,最大水深151米,是云贵高原最深的湖泊,也是我国仅次于长白山天池的第二大深湖。
周围群山环抱,湖底起伏不平,到处是岩石暗礁。
湖区常刮大风,水深浪大;所以湖中各种水草,浮游动物以及底栖生物如蚌、虾等很少,湖水极清,是个缺吃少穿的贫营养性湖泊。
就在这种恶劣条件下,演化出与之环境相适应的抗浪鱼。
它体细如银梭,行动敏捷,常把鱼卵产在岩壁和石缝间。
鱼卵又是半粘性的,可以牢固地附在石壁上,任凭风浪狂起,也照常可以孵化。
星云湖则恰恰相反,是个浅水湖泊,平均水深9米,最大水深12米。
周围多农田,湖底平缓多泥,有机物质淤积较厚。
湖内水草繁茂,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也较丰富,属富营养性湖泊。
在这种优越的环境下,生成了头大油多、养尊处优的大头鱼。
大头鱼的鱼卵是粘性的,易附着在水草上适于在水温高、鱼饵丰富的湖水中生长,对水深浪大、水草稀少的抚仙湖当然敬而远之。
而抗浪鱼也不喜欢水浅浪平,泥草混浊的星云湖。
难怪它们俩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了。
站长点评:关于界鱼石,有一个传说:一日,八仙云游至此,众仙一看此处山清水秀,古柏参天,林静鸟鸣,环境十分幽雅。
于是他们就在河边一块大石头上面下棋聊天。
其间众仙时常听到大石头两旁有鱼跃起水花的响声,影响了众仙的兴致。
铁拐李为了让大家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就用他的铁拐杖敲击这块大石头,想借此把鱼吓跑,然而,越敲鱼儿跃得越欢,直到把这块原本光滑平整的大石头敲击得凸凹不平,洞穴遍布,千姿百态,活象一头龇牙咧嘴咆哮怒吼的怪兽伏卧在河边,也没把鱼儿吓跑,巨石两旁仍然有鱼儿跃起水花的响声。
这时正在下棋的吕洞宾、何仙姑等感到奇怪,就一同倚石朝河里细看:清澈的河水里,一群群鱼儿排着队,大的在前头,小的在后面从星云湖和抚仙湖里游来。
在它们还没有接近这块怪石时速度都很快,一旦靠近这块怪石时速度就明显缓慢下来。
此时,游在前头的大鱼神情显得惶惶不安,瞻前顾后,不时回头望望后边的鱼群,就象进入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地界。
游在前头的大鱼尾巴用力 一摆,立即折头箭一般地逃走了,后面的鱼群队列顿时大乱,急忙回头而返,速度之快,令人眼花,以至有的鱼儿唯恐落后,迫不及待地跃出水面,搅起了水花声。
后面游来的鱼群也同样动作,难怪这块怪石两旁时常有鱼儿跃出水面,时常有水花溅起之声。
看到这一情形,众仙都一致认为此处真是人间一大奇观。
吕洞宾一时兴起,用手一抹巨石,随手在这块巨石上面写上界鱼石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
后来,人们就把这块怪石取名为界鱼石,界鱼石因此而得名,也因此而名声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