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移的是哪两座山?
我记得很多小朋友看的成语故事书里都有夸父逐日、愚公移山的故事,夸父逐日追的是哪个日自然是不用说了,肯定是我们现在看到这个,那愚公移山移的是什么山呢?
“愚公移山”出自战国·列御寇《列子·汤问》,“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意思是说太行、王屋两座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是在翼州的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太行就是如今的太行山,在河南之北,河北之南,是山西与河南河北的分界线,文中提到的太行应该是太行山脉的某一段,而王屋山是太行山脉西南段,位于河南省济源市西北部 。
看来愚公要移的是王屋山和位于王屋山附近的一座山,这座山处于太行山脉上。
翼州在如今河北省,“翼”也是河北的简称,“河阳”中“河”是指黄河,“阳”是指阳面,山的南面或者河的北面称为阳面,山的北面或者河的南面称为阴面,“河阳”则是指黄河北岸。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这两座山的地理位置交代了,接下来我们继续看看这两座山怎么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意思是北山下有一个叫愚公的人,90多岁了,居住在山的正对面。苦于山区的阻塞,每次出入都要绕路而行,于是他将家人聚在一起商量:“我和你们穷力挖平险峻的大山,直通豫州南部,汉水南面,可好?”
豫州在如今河南,如今河南的简称豫也是由此而来,而汉水是如今的汉江,是长江的一条重要的支流,流经陕西和湖北。
图片来源于网络 侵删
由此来看,愚公应该是住在山西靠近河南、河北一面,因为被太行山阻挡了,所以很难到达河南,更别说更远的汉水了,他萌生了把山移开的想法,而他的家人也纷纷表示同意,既然大家意见一致,他们就开工了。
愚公可能住在图中蓝色圈出的位置
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会想愚公不愧是愚公,居然想凭自己家人之力将两座大山移开。
并且他们还想好了,挖出来的山石泥土就投入渤海或者放于隐土,隐土是指古时候的薄州,大概在如今的辽河平原一带。
小时候的我觉得他可真勇敢,现在又觉得他好像有点不自量力,这么大一个工程。
总结来说就是一个住在山西的人要把山西和河南、河北分界线上两座大山移开,挖出来的泥土还要放于山东以北的渤海,他这么做的目的是要到达河南、湖北一带。
如果完全按照愚公的预想,这么大一个工程,跨五六个省份,放在现在都是非常艰难的。
也不是没有人和我的想法一样,文中就提到一个智叟,他就劝愚公说你都九十岁了,你连山上的草都难以撼动一分,怎么可能移动两座大山呢?
而愚公的回答是:我一个人的力量自然是有限的,但是我还有儿子,我的儿子又会生儿子,但是山却不会长高,这样子子孙孙下去,总有一天能够移平的。
山里的山神怕愚公这样没完没了地挖下去,就去向天帝禀报,天帝听到后,被愚公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命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两座山背走了。
武汉市汉江和长江交汇处
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话,我们可以看出,愚公在计划的这件事并不是仅限于自己的生命时长,他是在计划一件需要几十年甚至几百年才能完成的事,这件事情需要他的子子孙孙来参与,而他对自己的子孙也很有信心。
我们都知道只有交通便利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才会更加频繁密切,而资源的流通也会更加频繁顺畅,这样才能促进经济、政治文明的发展。
如果愚公以及他的子孙能够成功的移开这两座山,就能够加强多个省之间的交流,在那个还没有飞机的时代,这件事肯定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大好事。
足以见的“愚公”并不是真的愚,相反,他的眼光非常的长远,说他的计划是一个百年之计都不为过,而文中的“智叟”也不是真的智,他的目光过于短浅。
有人想问愚公就不能搬家吗?这个问题很好回答。
广西的高峰林场原来是一片荒山野岭,黄温利、黄秀莲夫妇七十年坚持耕耘播种,失败了无数次,他们不断学习、改进,风雨无阻,现在那里是一个森林公园。
高峰林场
贵州黄大发为了让村民喝上水,三十年带领村民沿绝壁凿石开水渠,没有资金就大家一起凑,缺乏技术就出去学,学会来再回来,他被称为当代“愚公”。现在那里的村民喝上了水,1200亩梯田旱涝保收。
黄大发沿水渠巡查、清理
那他们就不能搬家吗?
他们也可以搬家,搬了家起码自己家的问题就解决了,但是他们搬家了这个问题就解决了吗?这个地方永远不住人了吗?遇到难题就一味逃避吗?问题总要解决,只是看谁有勇气先站出来。
愚公敢于挑战不可能,敢于放远目光去制定跨度上百年的计划,甚至自信自己死后,子孙也能按自己的计划行事,我们有多少人能有这种气魄,这种自信?
被嘲笑的梦想才是伟大的梦想,敢于挑战不可能才是奇迹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