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禧攻略璎珞怀孕和乾隆解除误会(在魏璎珞与乾隆秀恩爱时)
一、
在紫禁城的东六宫内,有一座宫殿叫延禧宫。
在明清两朝,它除了供皇帝的嫔妃居住以外,并没有任何特殊之处。
甚至在1845年还不慎失火,将25间房屋全部烧毁,仅仅剩下一座宫门在向这个世界证明:我曾经来过。
1909年,日落飘摇的晚清皇室想重建延禧宫,但财政上捉襟见肘,直到清朝灭亡了,也没有完工。
延禧宫就这样成为一片烂尾楼,默默的杵在那。
如果不是因为《延禧攻略》的大火,我们甚至都不知道:
这里曾经住过乾隆的令贵妃、嘉庆帝的母亲、晚清6代皇帝的老祖宗——魏璎珞。
如果是权倾朝野的慈禧太后见到她,也得恭恭敬敬的下跪磕头,甜腻的说一声:
“曾祖母安康。”
魏璎珞的出身很低微。
不出意外的话,她的祖辈也是贫下中农,后来在满清入关的剧烈变革中,被抓到八旗汉军中当包衣奴隶。
奴隶生下的孩子仍然是奴隶,正所谓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在那个想当奴隶而不可得的时代,魏璎珞比较幸运的得到了旗人的身份,虽然是最低等的包衣,但依然有参加皇宫选秀的资格。
至于中原汉人,哼,你也配姓赵?
因为长得比较美、脑瓜子比较灵光,她顺利打败其他的竞争对手,开始迈步走上人生的登天路——入宫。
为什么说她脑瓜子比较灵光呢?
因为在清朝,如果包衣出身的宫女被皇帝宠幸,也是可以做“王的女人”,但最高只能做到贵人。
而魏璎珞呢?在乾隆10年被宠幸后,直接被封为贵人;板凳还没坐热乎呢,3个月后就成为令嫔;乾隆13年的时候,更是被提升为令妃。
堪称清朝后宫的“火箭提拔。”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魏璎珞在后宫获得极大成功时,她的娘家也被“抬旗”,脱离包衣的奴隶身份,进入镶黄旗世袭官职,正式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
这还没完呢。
在以后的人生岁月里,魏璎珞接连坐上了贵妃、皇贵妃的宝座,甚至生下后来的嘉庆皇帝,成为清朝最有地位的女人之一。
如果考虑到乾隆后期没有册立皇后,我们也可以把那个“之一”去掉。
这可是妥妥的跨越阶层的励志传奇啊。
她的动机和命运,与现在嫁入豪门的灰姑娘并无二致。
这一切的成就,绝不是“爱情”、“宠幸”能办到的,更重要的是:
魏璎珞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成为丈夫的左膀右臂。
二、
就在魏璎珞在后宫努力奋斗的时候,他唯一的丈夫乾隆皇帝,也在人生的星光大道上策马奔腾。
如果用两个字评价乾隆的话,那就是——厉害。
他从小就智商、情商双高,只要读过的书,马上就能背诵出来。
靠着这手绝活,乾隆在年纪轻轻的时候,就成为大清著名学者,估计评个教授之类的头衔,不成问题。
当上皇帝后,为了跟回、维、藏族同胞有效交流,他还特地学习了各民族的语言,再加上原本就会的满、汉、蒙文,足足掌握了6门语言。
厉害了,我的帝。
乾隆学习这么厉害,处理政务一样不差。
据流传下来的资料记载:在跟大臣们商量问题的时候,其他人还在琢磨到底怎么回事呢,乾隆已经胸有成竹,并且可以马上指导工作。
这是一个天生的帝王,他生来的使命就是当皇帝、统治天下。
1750年,经过多年的分化、瓦解、打压,汉臣领袖张廷玉彻底失势,满臣领袖鄂尔泰也在5年前去世,他们麾下的势力树倒猢狲散,再也成不了气候。
一个被两党架空、没有根基的年轻皇帝,就此大权在握,他心中最美好的画卷即将展开,画布就是幅员辽阔的中国大地:
“当我的命令在紫禁城响起,天下万民俯首。”
乾隆最大的文治成绩,就是编纂了《四库全书》。
1772年,安徽学政朱筠向他汇报工作:“明朝的《永乐大典》已经有很大一部分丢失了,这可怎么办呀?”
乾隆的回答很简单:“重新编一部就好了。”
第二天他就下令把各省的藏书和武英殿的书籍,全部汇集在一起,重新编一套百科全书,名字就叫《四库全书》。
编书最难的就是征集图书。
官方藏书毕竟有所缺漏,还要向民间征集。乾隆就下令:
凡进书500种以上,赐《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凡进书100种以上,赐《佩文韵府》一部。
在优厚的奖励之下,全国热心人民纷纷把家中藏书捐赠给朝廷。
1781年,历经9年的漫长时间,经过征集、整理、抄写、校对后,第一步《四库全书》新鲜出炉。
《四库全书》收录3460种书籍,共79000多卷,总字数将近8亿。
分别藏于“北四阁”文渊阁、文溯阁、文源阁、文津阁,“南三阁”文宗阁、文汇阁、文澜阁。
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中国书籍传承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删除了不利于统治的思想,
一眼望去遍地花团锦簇,拨开花蕊却是风声鹤唳。
文人再也不能随意发表意见,舆论的大棒纵横四海八荒,
人们的脑海里只能有一种思想:
“万岁万岁万万岁。”
乾隆文治璀璨,武功更是赫赫威风。
从1747年开始到1792年为止,足足45年的时间,大清国的边疆从来没有消停过。
西南的金川、缅甸、安南,动不动就叛乱;西北的和卓、准格尔,也是打了几十年的老朋友了。就连台湾,也有林爽文造反。
这时的大清国,军事力量其实不太强,但那又如何?
天朝上国有的就是人、钱、粮,面对这些边疆的动荡,哪怕是用时间来耗,也足以耗到胜利。
1792年,坐在紫禁城的大殿内,乾隆回想起一生的南征北战,不禁发自肺腑的骄傲:
“我平定了大清国所有的敌人,自古以来所有的帝王,谁有这样的成就?”
于是,他提笔写下一篇自我夸耀的《十全记》:
“十功者,平准格尔二、定回部一、打金川为二、靖台湾为一、降缅甸安南各一、即今之受廓尔喀降,合为十。”
并且在上面亲自盖上两方朱印:“八徽耄念”、“自强不息。”
西域被犁庭扫穴,展开部族屠杀,在一片废墟之上设立了帝国新省份:新疆。
西藏也牢牢的被朝廷掌控,地区宗教领袖要接班必须朝廷批准;
还有蒙古、东北、台湾,帝国的疆域达到惊人的1380万平方公里。
一切都是那么令人心醉,放佛空气中都飘荡着成功的味道。
外无敌人、内无对手、经济富庶、人口繁茂,所有人都在兢兢业业的做着工作,帝国内的一切,都围绕着乾隆一个人在运转。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乾隆统治着有史以来最强盛的大帝国。
三、
1773年,皇贵妃魏璎珞的儿子永琰的名字被乾隆小心的写在纸上,然后放入“正大光明”匾额后面,正式成为帝国的接班人。
魏璎珞这一生,由奴隶出身的宫女起步,经过千辛万苦的争夺交配权的斗争,终于走到了一个女人的巅峰。
她确实有理由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
乾隆对自己的人生也很满意。
祖宗打下的江山供自己施展理想,成就自古无人完成的伟业。健康的身体、如云的佳丽、忠诚的臣子,一切都是那么的完美。
可当我们把目光放到全世界,就显得不太完美了。
英国的工业革命已经如火如荼的展开,纺织机、大航海、殖民地,带给英国应有尽有的一切。
那里的农民、工人,每天的都能吃上面包、火腿、猪肉,以便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繁重的工作。
大清国的农民收入却降到历史最低点,人均耕地只有2.4亩,稍微有点旱涝灾害,就得卖儿卖女。
这时的大清国其实就像一个脓包,看着红润鲜艳,可只要一戳破,就会脓水四溅、臭不可闻。
魏璎珞的成功、乾隆的功业,都只不过是在这个脓包结出的罂粟花,无比的鲜艳,却也最后的回光返照。
四、
1792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年份。
英国政府正式任命马嘎尔尼为使者,以庆祝乾隆80大寿为名,正式访问大清国。
庞大的使团中有数学家、艺术家、医生,他们携带着天文地理仪器、科技书籍、大船模型、先进的武器,
希望英国的实力能够得到大清国的认可,成为各自的贸易伙伴。
第二年,当马嘎尔尼的使团结束航程,来到乾隆所在的承德避暑山庄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却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
他们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结晶:
前膛枪、望远镜、地球仪、110门炮舰模型,呈送给乾隆时,只换来一句评语:“所称奇异之物,只觉平常耳。”
在伟大的皇帝眼中,这些只不过是些有趣的玩具而已,甚至还没有宫中的玩具装饰好看。
而大清国的能有现在的成绩,靠的是什么呢?
“满洲以骑射立国。”
马嘎尔尼等不死心,在从承德返回北京后,又邀请大将军福康安观看英军卫队的军事表演。
(福康安,就是富察傅恒的儿子)
英军卫队卖力的表演了列队、前进等军事动作,线性步兵、三段式射击法等战术,希望能在装备弓箭大刀、火绳枪的清军面前,找回一点面子。
可当表演结束之后,马嘎尔尼就深刻体会到什么叫“对牛弹琴。”
福康安和清军根本就不懂现在军事,前膛枪、三段击的战术早已风靡欧洲,配合大炮将古典游牧民族的骑兵,打得落花流水。
可在福康安的眼睛里,不过是“咣、咣”几声巨响而已,吓唬谁呢?
千军万马冲过来,你能打倒几个?
他轻蔑的撇撇嘴:“我看也罢,不看也罢,火器也没什么稀奇的。”
英国人知道了,这样的访问是不会有结果的:“这根本是文明维度的差距。”
1794年3月17日,英国使团离开中国。后来副使斯当东再回忆中国之行时,写下一些触目惊心的文字:
“清国的贫穷令人惊讶,一路上我们丢掉的垃圾,都会被生活在底层的百姓捡回去,当美味一样吃掉。而清军的穿着,也如同叫花子一般。”
“房屋都是木结构,没有天花板,只是在房顶铺上茅草,地面是夯实的泥土地,从房梁上垂下的一个个草席,将房间分割成若干个屋子。
大街上也看不到马车,唯一能见到的运输工具是独轮车。”
“农民们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土地上,精细化的耕作让植物挤满土地,从来不浪费一点点。只希望能在少的可怜的土地里,尽量多长一点粮食,以便填饱肚子。”
这就是伟大的“康乾盛世”。
当我们满足于“自古以来最伟大”的成就时,却不知道世界已经变了。时代已经把我们抛弃,而它连招呼都不会打。
五、
1792年,中国。
魏璎珞带着她毕生的成就,早已去世17年。
她优秀的儿子永琰,在战战兢兢的等着继位。
乾隆沉醉在“十全武功”的美梦中,难以自拔。
他把大清国的事务都交给一个叫和绅的人打理,而这个人却把大清国当成自家的后花园,榨取的财富甚至让他成为“全球六大富豪”之一。
1792年,法国。
资产阶级大革命达到高潮,波旁王朝被推翻,先进的思想被传播到每个人的脑海中,
一个叫拿破仑的小个子,正在努力的奋斗。
1792年,英国。
马嘎尔尼、斯当东兴奋的准备礼物,发誓要为英国开辟一块巨大的市场,也将英国的科技、文化传播到东方去。
面对中国所展示出来的强大实力、对世界新物种的蔑视,他们将在50年后用一种新武器将其彻底摧毁,
那种武器叫做芯片。
哦不,是鸦片。
同一个世界,同一片天空。
三个国家所经历的不同际遇,将结出三种不同的果实。不论是苦还是甜,都没有选择是否咽下的资格。
这就是贸易的法则:
如果趋利避害,你将逐渐富有;如果趋害避利,你将一无所有。
六、
200年前,魏璎珞和乾隆在自己的人生中,都获得了自己想要的胜利。
而自己身外的世界,又有谁会真的在乎?
英国的贸易请求、法国大革命、国人的穷苦,关我什么事?
200年后,《延禧攻略》成为全民追捧的大剧。
人们关心的依然是那一方天地的胜负,争夺交配权、乾隆翻谁的牌子、生男生女,
甚至毒狗、明星分手、小鲜肉走机场,都远比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更加吸引人。
芯片是什么?关我什么事?
200年,物依旧,人如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