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熊猫可爱,其他珍稀动物就活该灭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刘江索。
世界上最后一个灭绝的生物,一定不会是人类。
长江白鲟可能已经灭绝。
11月4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危起伟透露了这个消息。
2002年12目11日在长江南京段误捕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鲟,在众多专家的抢救下只存活了30天。
/ 视觉中国
继白鱀豚和长江鲥鱼被宣布野外功能性灭绝后,又一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可能灭绝,连人工养殖个体也没有存留下来。
最近几年,中国特有动物的生存问题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
中华穿山甲被偷猎、走私、食用到濒危,绿孔雀最后的栖息地面临被破坏的危险,东方白鹳因为湿地锐减和偷猎,全球只剩下3000余只。
这个名单,还可以列很长很长。
第六次物种大灭绝来了。
人类统治地球的时代,有多少物种灭绝了?/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不是第一次有人这么说。
在近年出版的非虚构著作《大灭绝时代》中,作者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描述了全球令人触目惊心的物种危机:范围是如此之大,以至于我可以随便去往某处,只要在正确的指引之下,都能发现灭绝的现象。
很可能就发生在你家后院里。
一、全球物种大灭绝
最近,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说法再次席卷社交网络,契机始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于10月30日发表的《2018地球生命报告》。
这份报告声称,受污染、森林砍伐、气候变化和其他人为因素的影响,全球野生动物数量在过去44年里下降了60%。
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如果套用在人类身上,就相当于北美、南美、非洲、欧洲、中国以及大洋洲的人口一齐消失。
长江白鲟的邮票。
地球上已经发生了五次物种灭绝,都是源于自然灾害,而这第六次如果真的来临,一定是人为所致:目前物种灭绝的速度比没有人为因素渗入之前快了1000倍。
到2050年,地球上不受人类影响的土地比例将由目前的1/4跌至1/10。
人类的存在感将刷到顶峰。
报告还显示,动物寿命在不断下降。
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热带地区的动物寿命减幅最大,自1970年以来减少了89%,而青蛙、河鱼等淡水物种的寿命则减少了83%。
与此同时,几十年来一直以大熊猫作为形象logo的世界自然基金会全球总干事兰博蒂尼提到,中国在保护熊猫栖息地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且还在持续扩大熊猫保护区的面积,这令国际社会非常欣喜。
在发布这份报告书的前几天,正值中国的熊猫日,WWF官方还特意发表推文肯定了中国对大熊猫多年的保护成果。
世界自然基金会以熊猫作为标志。
同样拥有珍稀物种这一身份,大熊猫所受到的礼遇一直比其他处境一样艰难的动物更显隆重。
作为可爱加身、国民度高的明星动物,所得到的投喂相较没什么通告的素人动物就更充足。
而最新的调查显示,熊猫是全世界民众最爱的动物之一。
二、因为颜值,大熊猫濒危身份降级
滚滚可以说是中国最成功的文化输出。
对比只能在内部消化、要求文化历史知识背书、有理解门槛的锦鲤,大熊猫可谓是不用投入任何学习成本、跨越任何审美阶级,就能做到在全球范围内老少咸宜、大杀四方的硬通货。
网络时代,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顺理成章地变成网红。
/ upsplash
在40多年前,大熊猫就已经是流量明星。
东京上野公园在入驻第一只熊猫时曾出现万人空巷的场面。
自带帐篷和干粮、苦等开门的日本应援粉丝团,绝不输给今时今日女团演唱会上的痴汉、苹果发布会结束后的黄牛和喜茶门前望不到头的代购。
论追星,大熊猫算得上是最早接受这种狂热待遇的老牌偶像。
去年四月,荷兰在迎接大熊猫时还启用了国宾级别的水门仪式。
芬兰在听说荷兰出了780万欧元造熊猫住宅后,颇带攀比心理地表态:那我们出820万欧元!
这位濒危动物界的流量明星一直有着居高不下的关注度。
1980年,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正式进入中国,成为在中国开展保护工作的第一个国际非政府组织。
而这段缘分早在1961年WWF成立之际,就埋下了线索。
当时正在伦敦展出的大熊猫姬姬,让创始者们意识到这个可爱的黑白动物是一个醒目标志的理想选择,从1961年至今,大熊猫一直是WWF标志形象的绝对主角,也代表了基金会对大熊猫问题一直保有特别的关注。
当地时间2018年2月1日,日本东京,游客在上野动物园参观熊猫香香。
在中国,国宝一词到后期几乎指代的都是大熊猫,这个传播性极强的文案数年来深入人心。
1992 年,国家计委批准林业局实施为期 10 年的《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进行了人工饲养繁殖研究、保护宣传教育等一系列工作。
《野生动物保护法》将大熊猫列为一级保护动物,一旦捕杀大熊猫将被处以 10 年以上有期徒刑。
抛去国宝的地位,自带蠢萌属性,满足时下流行的治愈文化,不分国界不分文化背景地收买人心,大熊猫也有着公认的网红体质。
因为得到了人类更多的爱和关注,大熊猫的生存状态得到了极大改善。
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宣布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程度从濒危 endangered 变为易危 vulnerable ,濒危动物,因爱降级。
可爱的熊猫已经没那么濒危了。
/Jeremy C
三、流行文化决定物种生死?
不得不承认,在蠢萌属性大行其道,而人们对治愈可爱的消费欲望如此强烈的今天,大熊猫恰好迎合了流行文化的某种心理需求。
随之而来的关注,更多的资金支持,政策保护和大众监督,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此。
但是远东豹、马来虎、非洲野犬、婆罗洲猩猩,甚至如青蛙、蚂蚁这类微小族群的濒危动物,却由于没有能取悦人的特性,如同边缘群体一样,为人所忽视。
濒危的马来亚虎。
一项研究表明,61%的动物保护运动只为明星动物筹措资金,而作为动物基金会的标志,熊猫得到了最多的保护资金。
即使在拯救濒危动物上,也有二八法则隐隐现身,更多的资源分给了如熊猫这种吸引注意甚至拥有文化背景的大物种,极少的钱分给了籍籍无名却依然有着巨大生态价值的濒危动物。
以某种相对单一的价值取向和审美人为地分配资源,流行文化决定物种生死,并不是一句危言耸听。
如果说朋友圈是以你的心理需求为动向,不喜欢不感兴趣的纷纷取关,逐个退场,而喜欢的则会持续推送,更加巩固,实际上你对这个世界的接触面将会更窄,接收到的价值观和文化将会更单一,空间更封闭。
你的朋友圈已经完成了人类专属定制。
现在,自然界也快完成人类专属定制了。
很多时候人们对于动物也喜欢以貌取人。
/ Cris Saur
很多珍稀动物对人来说其实没什么直接的用处,又没有治愈效果,又不能在B站做鬼畜素材,又没参与过古代神话或者现代童话作IP,又不能做竹鼠土拨鼠一类的表情包,还不在民间协会的放生豪华套餐里,离通俗文化太远。
而城市里的人类对远在丛林里的它们没有宣传需求,心理需求,放生需求,外交需求,旅游经济产值需求。
这些远离大众视线的边缘群体没有取悦属性,迟迟跟不上流行文化。
甚至任由它们消失比维持它们生存,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但是流行文化其实是立场最不坚定最没操守的一种存在,多元才是一切生命和衍生文化的土壤和后路。
生命不该为流行所决定,每种生命都有理由在这个世界上通行。
除了接受观赏,动物在很多时候理应拥有和人类一样的生存权。
/Darrel Und
WWF执行主任迈克·巴雷特对《卫报》形容这场咎于人为,人们却继续装聋作哑的物种灭绝——人类如梦游一般走在悬崖边缘。
现在,是时候惊醒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周刊(ID:new-weekly),作者:刘江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