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发现老虎,京山徐富重判决书
作者|尔也约200余年前 ,在湖北京山与天门交界的团山脚下,与皂市月堰村一河之隔的永兴南庄村出现了一只老虎,且跑进了天门蒋状元的岳父易家的后院。
请看蒋立镛的叔伯妻弟、京山著名的文史学家易本烺在《云杜故事》卷十六中的记载:京山素无虎。
乾隆某年,吾乡突有虎至,猎户不敢近,有勇士率众噪虎,逐虎入南庄吾家别墅,伏香华丛藤中。
某挺叉独进,喝曰:‘畜生上叉!’虎怒,博肩而坐之臀下。
众械竞攻,虎舍而奔,莫如知所往。
肩已成穴,急杆生猫纳之,竟未死,亦勇哉矣!好危险啊!当猎人驱赶老虎时,老虎竟然跑进了易家后院,伏在香华藤(即野月季藤蔓)中,有勇士以叉刺之,却被老虎以前爪搭肩,一屁股压住了勇士。
众猎户一起上前,刀叉刺之,老虎终于跑的不知去向了。
可勇士的肩上却出现了两个血淋淋的洞穴。
人们立即杀死一只猫取肉敷之,用这个土办法,居然救了勇士的命。
易本烺生活于嘉庆、道光年间,距老虎伤人的乾隆年间不到100年,肯定是乡人或家人亲眼所见,后口口相传,他作为奇闻予以记录,可信度很大。
南庄有虎?这个大洪山余脉至此已成孱弱之势,且与广阔平原相衔的东乡小村,竟然出现斑斓猛虎,并窜入农家后园,搭肩扑面伤人,可谓惊鸿一瞥啊!若不是易本烺先生勤于文事,白字黑字予以辑录;即使乡民众口一词,言之凿凿,之于不相信平原有虎的受众,亦不啻神话志异天方夜谭啊!易本烺说京山素无虎,这话不对,只能说南庄素无虎。
历史上的京山是经常出现老虎的,别看现在的京山冲畈交错,良田沃野,人烟稠密。
可古时候的京山却是森林蔽日,野兽出没的蛮荒之地呢!我们称河南人为河南呔子,河南人鄙夷我们为湖北蛮子。
蛮者,蛮夷也。
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别看现在的广州、深圳比内地进步发达,在两千多年前可是没有开化的南蛮,湖北也是布满原始森林,蒿草丛生,虎啸狼嚎的不毛之地。
京山、天门在春秋时期属于古郧国,那个被遗弃于云梦古泽北部的草泽中的私生子斗子文,不就是被老虎以虎乳喂养而救了一条命,最终成为了楚国颇有政绩的令尹的吗?京山与天门交界的九真和雁门口一带不都有老虎洞的地名吗?可见京山自古就有虎。
楚人是荆蛮的后代,从荆蛮里分化出三苗。
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研究生李辉先生指出从现代分子遗传学可以看出,很多湖北人的DNA和苗人关系接近,胜过与汉人的关系,这就是湖北古代为荆蛮的有力证据。
郧国由于灭亡的早,缺少关于地理自然环境的记载。
可与郧国爵位相等,地分东西且比邻而居的楚国,早期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恶劣环境是有历史记载的,说明当时的郧国也好不到哪里去。
在史料上最早出现的楚人的先祖鬻熊,芈姓,名熊。
是祝融火正陆终的后裔,他是个如儿子侍奉父亲般忠于周文王的火师,即祭祀时持火的大臣。
周成王时,鬻熊已去世多年,为感念他的忠诚,封其曾孙熊绎为子爵,给了一块处于荆山楚地的方圆五十里的蛮荒之地,使居丹阳,始建楚国。
《史记.楚世家》: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
跋山涉水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供王事。
那时候的楚国是多么极贫极弱啊。
熊绎初封楚国丹阳,开辟方圆五十里男子之田的荆山蛮荒之地,居住在青蒿蒌草荆棘丛林之中,带着楚国的以桃木做的弓和荆条做的箭矢及苞茅酒等贡品,乘着用竹子和荆条作的柴车,跋涉于朝奉周都的崇山峻岭中,以贡事周王。
《清华简.楚居》还记载了一个鄀国盗牛故事,说的就是熊绎最初建国时穷困的窘境。
熊绎受封迁到夷屯丹阳后,建了一个占卜祭祀宗祠的庙宇,却没有祭品。
没办法,只得乘黑夜亲自带领人,去秦、楚交界的鄀国偷了一头还没长角的小牛,又怕人家发现,连夜杀了祭祀,足见当时是多么穷极无奈。
但楚人有着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
熊绎在位期间发展生产,扩大疆域,乘柴车穿着破衣烂衫翻山越岭向天子进贡,与齐、鲁等国君一起忠心地辅佐周康王。
经过熊绎到熊渠数代君主的努力,使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终于成了一个比较像样的国家。
到了周昭王十六年(前981年),这个王道微缺的昭王,为了扩疆拓土,亲率大军,南侵荆楚的地盘。
这是周、楚之间爆发的第一次大交兵。
当时,楚国非常弱小落后,根本不敢硬抗,就分头躲藏了起来。
当周昭王的大军过了汉水,刚一踏上楚国的疆土,顿时就傻了眼,只见到处都是深山老林,看不见半个人毛。
楚兵都不知躲哪里去了。
而一些毒蛇猛兽,则时不时的窜出来袭击他们,特别是性情凶野的犀牛,常把周天子的军队撞得人仰马翻。
庞大的军队,在这深山密林中根本无法施展,周昭王只好带着大军和抢掠的财物回去了。
晋朝出土的魏国编年史书《竹书记年》对此就有记载:昭王十六年,伐荆楚,涉汉,遇大兕。
兕就是犀牛。
一支数万人的威风凛凛的征讨大军,竟被穷山恶水中的豺狼虎豹和凶猛的犀牛打败了,这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稀奇事。
说明当时的楚国是狼奔虎跃,犀牛横行的蛮荒之地,自然环境十分恶劣。
与楚国为近邻的郧国的环境能好吗?公元前701年郧楚蒲骚之战,楚军大败郧师。
公元前684年,郧国被并吞,划为禁苑,即君王家狩猎的地方。
这下子,凶猛的野兽有了一个合法的豢养环境,更是狼奔豕突,虎啸猿啼,可见京山的老虎更多了。
以后历朝历代,都有关于老虎的传说和记载。
南宋时期,京山的老虎更多。
这些山中之王,不仅在广阔的山野里纵横驰骋,捕食野兽,还吃人;不仅吃人,还吃的肆无忌惮,吃起来挑肥拣瘦。
万物之灵的人类,成了食物链的底层,悲惨至极。
要问怎么搞成这样,容我慢慢道来。
南宋年间,宋室南渡,荆襄成了宋金交战的前线。
多年战争的破坏,这一带田园荒芜,渺无人烟,成了野生动物的乐园。
类似的情景,在现代也有发生。
朝鲜半岛上的三八线,朝韩双方停战七十年来,这里人迹罕至,野生动物繁盛。
有报道称,这长240公里,宽8公里的地带,如今生活着无数的野生动物,仅濒危的珍稀动物就有100多种。
事物都有两面性,战争使朝鲜民族隔绝,却成了动物们的幸运事,也算功德一件。
当时从武昌出发,经汉川、京山、钟祥到最前线的襄阳城,全程七百里人烟稀少、满目荒凉,除了荆棘就是草莽,如天地初辟。
朝廷为传递公文,每隔20里设置一个驿站,每隔70里设置一个较大的驿馆,供公务人员和守边的军人歇息住宿。
这些人行走在路上,运气不好就会被老虎吃掉。
人们只好结成大股队伍才敢走路,饶是如此,也还是有人被老虎拖去。
后来有人建议,说老虎惧怕乐器的声音,行路时不停奏乐可保无虞,但仍止不住老虎吃人。
时人洪迈,写有志怪小说《夷坚志》,里面全是些稀奇古怪的故事,其中有多篇写到当时京山的老虎。
有一篇《王宣乐工》,写老虎吃人,颇为血腥。
说有个叫王宣的军官,任职副都统制,相当于军区副司令。
一次他从襄阳前线返回武昌,随行的有军人、乐工共一百多人,都是骑马。
走到京山境内,太阳快落山了,正是老虎活跃的时候,乐工们开始吹吹打打,乐声大作,想吓跑老虎。
正行进间,忽然有个随从来报王副司令,说队伍里一个吹筚篥的人被老虎叼去了,大家一听惊慌不已;一会又有人来报,说吹笛子的一个人也被老虎叼走了。
众人越发惊慌,争先恐后策马狂奔,好在不远处就是驿站,大家一拥而入,总算脱离了险境。
一干人解鞍歇息,忽见那吹筚篥的气喘吁吁地跑回来,面无人色,过了好久才缓过气来,诉说他的脱险经过。
他说被老虎拖去后,被丢在老虎窝里,老虎马上又去捉来吹笛子的,回来就开吃,吃饱后也不忙吃他,开始和两个虎崽玩耍嬉戏。
乐师情急生智,从腰间抽出筚篥狂吹,一时巨响大作,老虎受惊逃跑,乐工等它跑远了才敢回来,总算拣得一条小命。
唉,宋军如此孱弱,大队人马都奈何不了老虎,怪不得被金朝人抢去江山了。
南宋以后的元明清,京山应该还有老虎,只是未见史籍记载。
延至民国,故乡还有老虎,据深山里老人回忆,晚间常闻虎啸。
老虎的灭绝,是建国以后的事情。
人类农业生产,毁林造田,破坏了老虎的栖息地,人虎之间冲突频发,国家把老虎视为害兽,鼓励人们打虎,并大力表彰。
到今天,中国特有的华南虎,已在野外灭绝,仅在各地动物园,有人工饲养。
在崇尚生态文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今天,我们都期待老虎能重新在山野啸叫,那才是盛世之景。
作 者 简 介尔也,本名曾凡义,湖北天门市竟陵镇人,年逾七旬。
知青下放后种过田,当过民办教师,做过水库工作,于京山永兴镇水管站退休。
在国家及省、地报刊发表散文、杂文、诗歌等文学作品近20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