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史记|探秘“九层妖塔”,墓主究竟是何人?
血渭一号大墓。
近日,青海警方成功破获一起盗墓案,26名犯罪嫌疑人全部落网,646件文物悉数缴回。该案发生于去年。被盗墓穴处于青海都兰“血渭一号”大墓(当地称呼该墓为“九层妖楼”,随着“鬼吹灯”影视作品的流行,很多人也称其为“九层妖塔”)周围。
该墓为何被称为“九层妖塔”?墓主真的是金庸笔下慕容复的祖上吗?
本期“史说”邀请到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原所长许新国、学者张松,请他们为我们讲述关于“九层妖塔”的传奇故事。
扬子晚报/扬眼记者 臧 磊
发现“九层妖塔”
1978年,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的许新国到了青海省考古研究所,“半路出家”,做起了考古工作。
1982年,许新国第一次走进都兰县。他去那里调查岩画。但当大片的墓葬群出现在他面前时,他敏锐地发觉到,这些墓葬的结构、形态和汉墓截然不同。如果当时有航拍,那么航拍的照片也会让他震惊,因为在众多古墓的正中间,有一座最大的古墓!
早年,这座大墓被当作是一座山,关于它的神秘传说有很多。但许新国当场断言:这是一座墓,一座大墓!
这座大墓历经千年风雨,仍高出地面30多米,东西长150米,南北宽80米。因为该墓处于血渭草原,后来这座墓被起名为“血渭一号”大墓。“血渭”一词指代何意,是藏语还是其他民族语言音译,不得而知。而当时,这片墓葬群已经有了被盗的痕迹。
1983年,许新国带着所里的研究人员到都兰县热水乡进行抢救性发掘。到了1984年,封土堆的发掘才告结束。
许新国介绍说,封土堆,一共有七层结构。围墙高一米多,顶上加一层圆柏木,之后又是一道石墙,再加一层圆柏木,如同盖楼一般,盖了七层。
当地老百姓对“血渭一号”大墓有个称呼:九层妖楼。但这座大墓是否是9层,“还不好说”。毕竟封土堆下面有几层,还有待发掘。
在封土层中,圆柏树最粗的直径达50厘米,最细的也有碗口大小。要知道,圆柏树生长极其缓慢,一棵碗口粗柏树要长200年,一人合抱的柏树至少生长上千年。
那么,为何称其为“妖楼”呢?专栏作家、学者张松曾到当地实地考察过。他在《三燕寻踪》一书中写到,他听当地藏民说,千年前,这里曾有一个魔国,被英雄格萨尔王摧毁。这座大墓就是魔王之墓。于是,当地流传,大墓里锁困的,正是阴气不散的魔魂。
这座大墓,在发掘时已然被盗。提及此事,许新国不无遗憾。他介绍说,拿离此不远的另一座大墓作对标,这座大墓,被盗的文物数量难以估量。许新国说的那座大墓,在民国时即被盗掘。抗战时,因为筹集军饷、收敛钱财,军阀马步芳还曾派出一个连去盗掘该墓。但因该墓夯土层坚如铁石,而未能完全盗掘。即便如此,马步芳也盗取了成百上千件制作精良的金器,将其贩卖或熔化成金锭。当地人几乎都听过家中老人谈及此事。而“血渭一号”大墓,被盗的时间比这座大墓还要早。
在《三燕寻踪》这本书里,张松也写到:马步芳最终众叛亲离,死在沙特阿拉伯。有人说,他之所以沦为异乡孤魂,是中了魔主的“诅咒”。这更为该片墓葬增加了一丝神秘。
墓主究竟是何身份?
1983年,考古人员试探性发掘该墓的封土层,在墓中发现了大量的金银、皮、木和丝织品等文物。该墓封土堆里还有一个动物陪葬墓,有170多只牛羊和马鹿的尸骨。而在大墓的一、二层,陪葬的马牛羊有700多只。
从出土的丝织品看,该墓大概是在公元6世纪中期到8世纪前期。关于这座墓的墓主究竟是什么身份,当时有过三种猜测:一是吐蕃王朝的贵族;二是吐蕃王,三是吐谷浑王。
最简便的方法,是再向下发掘,直达主墓室。然而此时,考古队员和专家们发生了争议。许新国力主再向下发掘,但有的专家认为封土堆下是生土,不可能有墓室。
双方争议不下,发掘工作最终停止。这一停就停到了现在。而发掘报告也未能面世。许新国说,发掘未完成,如何写报告?
但时间越拖越久。许新国认为不能再等下去了。今年,他提交了一份申请报告。如果审批下来,他计划在一年半时间内完成“血渭一号”大墓封土堆的发掘报告。
这30多年来,发掘工作虽然停止了,但研究却一直进行着。
墓主到底是什么身份?研究人员首先排除了吐蕃王这个选项。最浅显的一个理由是:该墓规模如此之大,竟比被藏民奉为神灵的松赞干布的王陵还要雄伟。而在公元6-8世纪,没有一位吐蕃王比松赞干布还要伟大。
那么,墓主是吐蕃王朝的贵族还是吐谷浑王呢?以663年为界,之前该地归属吐谷浑王国,之后归属吐蕃。两个政权都由游牧民族建立,其风俗习惯在某些地方,会有一些类似。这给定墓葬的归属带来很大的障碍。
随着更多墓葬品的发现,考古人员断定,该墓应属于被吐蕃统治时期,即公元663年之后。
学者张松认为,该墓的殉葬坑内还发现有不少狗腿,这基本排除了墓主是吐蕃王朝的贵族的可能。因为吐蕃人视狗为图腾,不会用它殉葬。在一座墓中,一具尸骨面部有萨满巫师面罩;此外,还有衣冠冢、招魂空墓,以石击人而死的尸骨遗迹等等。而这些都和吐谷浑王国葬俗完全相合。所以,这应该就是归附吐蕃后的一个吐谷浑王的墓。
慕容复是吐谷浑最后一个王
在实地考察热水墓群时,张松还发现,包括大墓在内的大小古墓墓道门,它们无一例外都指向了东北。
对吐谷浑人来说,东北意味着什么?
吐谷浑,原本是一个人的名字。说起来,他也不是旁人,正是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姑苏慕容家的先辈。
据《晋书》,在辽东鲜卑慕容氏一族中,到了慕容涉归这一辈,势力已经很大了。慕容涉归的长子名吐谷浑,是庶出;次子慕容廆,嫡出。立嫡不立长,慕容涉归便立慕容廆(音同“伟”)为继承人,同时分给长子吐谷浑1700户,让他率部自立门户。
吐谷浑、慕容廆虽感情深厚,但在这件事上就产生了嫌隙。一次,双方的马匹互相撕咬了起来。
作为嫡子的慕容廆怒斥吐谷浑,说:我们已经分家了,为什么你就不能离得远一点呢。
吐谷浑说:这容易,我将到离你万里之外的地方。
于是,吐谷浑就率部离开辽东。这是一次长达30年的长途旅程。他们西迁时,正是两晋十六国时期,是继春秋战国之后的又一个乱世。
吐谷浑率部一路向西,先是落脚阴山,在那一带游牧了20余年。可是,拓跋鲜卑比他们更强大,吐谷浑不得已低头。公元312年,吐谷浑可汗乘拓跋部再次发生动乱之机,率领族人又一次向西迁徙。这一次,他们到达甘肃临夏。5年后,吐谷浑离世。
慕容廆的子孙留在了辽东,分别创立了前燕、后燕等国家,兴盛一时。但后来便渐渐式微,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这也就给了金庸先生一个很好的发挥余地,在《天龙八部》里虚构了一个武功非凡、一心想要恢复大燕的慕容复。
而吐谷浑的子孙也建立自己的国家。吐谷浑去世12年后,为了纪念他,他的孙子叶延,决定用他的名字作为王族姓氏,并立国号为“吐谷浑”,正式建立了国家政权。学者程起骏认为,吐谷浑最后的定居地在青海都兰县附近,这正是“血渭一号”大墓所在地。
这个王国共有22代国王,历时350年。到第19代,吐谷浑被吐蕃吞并。当时,吐谷浑王族有的逃到甘肃,后被唐王朝安排到了宁夏居住。在那里,他们仍历代封王或可汗。798年,吐谷浑王族的慕容复(历史上真有其人,非金庸小说人物)受唐封为青海国王,袭可汗号。他死后,王族停袭。他是吐谷浑王族最后一个王。
到目前为止,该墓墓主到底是谁,还不能最终确定。
关于墓主,考古学家仝涛先生有过精彩的分析。
有人说这是禄东赞之子论钦陵之墓。仝涛认为,论钦陵是吐蕃一代名将。他在670年大败唐名将薛仁贵,678年又大败李敬玄于青海湖,696年又败唐将王孝杰于甘肃。然而功高震主,成了“叛将”,遭遇灭族,“死无葬身之地”。以如此高的规格厚葬,绝无可能。而雄踞于热水墓地显要位置又具有王陵级别的“一号”大墓,很自然地应该与某一位吐谷浑邦国小王(或可汗)联系起来。而薨于694年的坌达延墀松是一个可能的人选。
许新国则认为,吐蕃灭了吐谷浑之后,吐谷浑原来的王族几乎都逃亡了。吐蕃便在归附的吐谷浑人中又立了一个王。这个大墓可能是这个王的。在几年前,许新国接受采访时,提出了一个可能,就是它的主人极有可能就是“莫贺吐谷浑可汗”。“莫贺吐谷浑可汗”在敦煌文书《吐谷浑纪年》残卷中提到过,我国学者研究,他可能是吐谷浑王伏允的次子(被封为尊王)。
墓主是谁,目前的确难以定论。但如果是尊王,说他是“慕容复”的祖上,应该是不错的。
>>>>更多精彩内容,详见每周五《微史记》周刊
扫二维码加群,细聊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