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眼镜发展史
单片眼镜,利用眼眶和眼球之间的眼窝把镜片固定住的眼睛。
每个中国人可能都非常熟悉下面这幅革命导师的照片。
革命导师马克思的标准像
在这幅照片里,可以看到在革命导师胸口有一枚带有手柄的小镜片。在相关人士的回忆中,它被称作「单片眼镜」。
然而,这种「单片眼镜」,与影视剧中欧洲贵族佩戴的那种嵌入眼眶、有时还缀有绳索的圆形镜片有明显的不同。
影片《游龙戏凤》中饰演巴尔干王公的劳伦斯·奥利弗所佩戴的单片眼镜
以佩戴单片眼镜为标志性特征的侠盗亚森·罗宾
那么,西方人佩戴的单片眼镜,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
花花公子的造型需要
尽管眼镜早在中世纪就已出现,单片眼镜的历史却要短暂得多。
有关单片眼镜的最早的图像纪录始见于 18 世纪,那时少数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古玩收藏家用它来检查雕刻、画作和珠宝的细节。
18 世纪普鲁士古玩收藏家菲利普·冯·斯托什(Philipp von Stosch)佩戴单片眼镜观察古物
不过,在 18 世纪到 19 世纪中期,包括马克思在内的欧洲人更多使用的,是一种小型单柄视镜,在英文中叫做 quizzing glass。
这种眼镜设计精巧,常常带有贵金属乃至珠宝配饰,但其实与袖珍放大镜没有实质上的差别。
人们平时用丝带或细链把它挂在脖子上,使用时握住它的手柄来近距离观察物体或阅读,有时也用它来看人——用来表达一种惊讶、嘲弄或轻视的态度。
一枚小型单柄视镜
反映美国南北战争前夕民主、共和两党「驴象之争」的政治漫画。代表民主党领导人杰夫·戴维斯的驴子使用单柄视镜,难以置信地看着全副武装的共和党大象。
而真正让佩戴单片眼镜变成一种社会时尚的,则是那群 19 世纪初开始出现的「花花公子」(英文 dandy,又被译为「纨绔子弟」)们。
作为一种「事业、工作和生存都靠衣着打扮」的社会群体,花花公子们极其讲究服装的格调、质料与剪裁。
他们对简洁合身的礼服上衣、长裤、礼帽、皮靴的推崇,创造了与法国大革命前戴假发、穿长袜的贵族完全不同的纨绔时髦风尚,在英文中被称为 dandyism。
对花花公子们来说,能用来「镜中窥人」的单片眼镜,堪称与手杖、领结、胸针一样重要的时髦佩饰。
从 19 世纪中期开始,嵌入眼眶的单片眼镜逐渐取代了单柄视镜,成为花花公子们在沙龙和舞会等社交场合高谈阔论、招蜂引蝶时必不可少的装备。
一个典型的 19 世纪末期的花花公子形象。他的佩饰除了手杖、表链、烟斗、单片眼镜外,还有一条苏格兰㹴犬。
单片眼镜怎么戴
单片眼镜一共有三种样式。第一种最早于 19 世纪 30 年代出现,它仅由一个配有镜片的金属圈构成,使用时将这个金属圈嵌入眼眶。
第二种则诞生于 19 世纪末,其结构最为精巧。在镜框边缘两侧,它有一个被称作撑架的突起延伸部分。这种设计是为了把单片眼镜放置在离眼眶稍远的地方,避免眼睫毛剐蹭镜面。
这种有撑架的单片眼镜比较昂贵,其顾客非富即贵,他们常会特别定制单片镜的框架来与他们自己的眼眶相合。
通常来说,上述这两种单片眼镜在镜框外都有一小圈环框,环框通过一根细绳或细链子连在佩戴者的衣服上。
这样的设计可以防止单片眼镜的丢失与掉落,也可以方便佩戴者将镜片挂在脖子上或放在上衣的胸前口袋中。
第三种单片眼镜则没有镜框。它就是一块经过切割的镜片,镜片边缘呈锯齿形方便持握。有时在镜片的一端会钻出一个小洞用来穿细绳,而更常见的则是不加细绳自由佩戴款式。
这种式样在 20 世纪颇为流行,因为经过简单的切割打磨便可以配合任何形状的眼眶,免去了定制镜框的成本。
佩戴无框单片眼镜的俄国文学家布尔加科夫
佩戴单片眼镜,其秘诀在于用眼眶和眼球之间的眼窝把镜片固定住。
对于高鼻深目的欧洲人来说,提起眉毛、然后像插入卡槽一样把单片眼镜嵌入眼窝并非难事。
由于绝大多数镜片均属私人定制,单片眼镜戴起来也并不如人们想象中的那样不舒服。
不过,为了防止镜片弹出,佩戴者必须时刻调整镜片。而剧烈的面部表情,特别是像抬起眉毛这样的眼部表情,是单片眼镜掉落的主要原因。
更方便佩戴的有撑架单片眼镜,图为其结构与佩戴取下的步骤示意图
在 19 世纪,带眼镜腿、设计简陋的普通双片眼镜被普遍视作一种医疗矫正器械,对当时很多人、特别是上流社会人士来说,这种时刻架住鼻梁、扒着耳背的眼镜在正式社交场合实在是有碍观瞻。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铜质双片眼镜
与之相反,单片眼镜贴合眼眶的特性,使得它更接近于「身体的一部分」,同时也掩盖了佩戴者的视力缺陷;而单片眼镜私人定制的特性又有效展示出佩戴者的个人身份。因而对大多数视力不佳的上流人士来说,在社交场合单片眼镜显然是比普通眼镜更好的选择。
从 19 世纪末开始,单片眼镜在欧洲逐渐脱离了花花公子的文化小圈子,和礼服、高筒礼帽、手杖和皮手套一起,被欧洲人视为一位上流社会男性最明显的身份标识。
画于 1912 年的《锦衣玉食者》描绘了一个戴单片眼镜的典型上流绅士形象
骗子、纳粹、暴发户
单片眼镜在大众认知中与上流社会的联系是如此紧密,它甚至成了很多依靠光鲜外表行骗的骗子们的必备行头。
对这类骗子们来说,单片眼镜犹如他们进出高级饭店与珠宝店诈骗、行窃的一张通行证。
这群骗子之中野心最大的一位,试图窃取的不是任何首饰珠宝,而是一个国家。
1934 年,袖珍国安道尔迎来一位名叫鲍里斯·斯科瑟列夫的白俄冒险家。
此人凭借谱系学知识和伪造的俄罗斯亲王身份,竟然自封为安道尔国王,甚至还凭借花言巧语说服安道尔的议会接受了君主制。
在西班牙警察从巴塞罗那赶来将其逮捕之前,这位能以熟练动作佩戴单片眼镜彰显身份的「国王」,已统治了安道尔十四天。
戴着单片眼镜的安道尔「国王」鲍里斯一世
然而,佩戴单片眼镜的贵族事实上远不如人们想象中那么多。
1911 年英国国王乔治五世的加冕典礼上,由贵族组成的英国上议院,仅有两人佩戴单片眼镜。而以佩戴单片眼镜闻名的政治家张伯伦父子,则出身于工商业资产阶级,而非贵族。
约瑟夫·张伯伦和奥斯丁·张伯伦父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佩戴单片眼镜的贵族未见增加多少,反倒有越来越多新兴资产阶级开始佩戴单片眼镜。与贵族用于彰显身份的其他佩饰相比,单片眼镜成本相对不高,且易于获得,因而广受热衷于自抬身价的新兴资产阶级追捧。
事实上,进入二十世纪,特别是一战之后,单片眼镜已经转化为资产阶级新贵标榜社会身份的道具。
而「富人喜欢戴单片眼镜」这一观念,则通过书籍、杂志、漫画等媒体的传播在大众心目中不断增强。
1928 年的 Vogue 杂志封面所体现出的佩戴单片眼镜的时尚潮流
在「丁丁历险记」系列的《七个水晶球》中,发财后赎回家族产业的阿道克船长也戴起了单片眼镜
除了大众日常想象中的「有钱人」外,一战后用单片眼镜刻意强调其社会身份的群体只有两类。
一类是标新立异、观念前卫的现代派艺术家、诗人、演员、导演等;另一类则是出身普鲁士军事贵族家庭的德国的高级军官。
佩戴单片眼镜的德军高级军官们
二战时期,同盟国用战争海报、电影乃至动画片进行国内宣传、强调轴心国威胁时,为了展现敌人冷酷邪恶的特质,都会刻意塑造出佩戴单片眼镜、目光阴鸷的纳粹军官形象。
《这就是敌人》——荣获美国国家战争海报比赛大奖的一幅二战宣传海报
二战后,随着眼科医学和制镜技术的进步,造型美观、双镜片可分别适应双眼各自状况的镜架眼镜被大量制造出来,单片眼镜也就基本无人问津了。
高雅复古好选择
不过,在今天,单片眼镜仍然作为一种来自富裕阶级的、富有高雅品位的文化象征而存在着。
这其中最有名的非《纽约客》莫属。1925 年《纽约客》创刊号的封面上,一位手持单片眼镜端详蝴蝶的漫画人物,奠定了该杂志幽默、机智又不乏深度的基调。
这位被命名为尤斯塔斯·梯利的绅士,其形象取材于 19 世纪的著名花花公子奥赛伯爵的一幅画像。
继承了前辈时髦风尚的梯利先生,九十多年来一直是《纽约客》当仁不让的形象代言人。
《纽约客》创刊号封面的尤斯塔斯·梯利与奥赛伯爵的画像
此外,当今的某些复古风尚爱好者有时也会佩戴单片眼镜。此时,单片眼镜不再是身份地位的标志,而仅仅作为一种角色扮演的饰品存在。
然而,对于东亚人来说,没有鼻托和镜腿的帮助,想要佩戴单片眼镜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过浅的眼眶实在是一种先天劣势。
这里最合适的忠告是:要么退而求其次,像革命导师那样去佩戴一枚单柄视镜;要么另辟蹊径,毕竟引领复古风尚的眼镜,除了单片,还可以是黑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