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名称(好听的培训机构名称)
培训机构名称,如果不是教育部门审批的,一律不得开展培训活动。同时,严禁以任何形式进行虚假宣传,不得误导家长和学生报名参加培训。要加强对培培训机构教师资质的审核,对违规聘用人员的,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要强化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依规予以查处处。要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确保师德师风建设取得实效。
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各地都在组织专家鉴定学科类与非学科类,由于面临的现实不同,以及各地考虑的角度不同,鉴定标准也存在一定差异。
这种“一地一政策”的格局,也让不少机构负责人懵圈:外地政策不适用,本地政策没出台,机构转型到底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11月15日,距离“双减”出台百日之际,全国通行的大原则终于出台。
15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明确,凡是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导向,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容,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并以学生学习成绩、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的,都是属于学科类培训。
教育部官网截图
最新:
学科知识讲解、技能培训都属于学科类
人工智能等虚拟教师授课也包括在内
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如何区分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的问题就被反复提及。
7月30日,教育部官网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
在开展校外培训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
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 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
但教培人士和家长还是一头雾水,各个科目的延伸课程该怎么划分?类似书法、国学、阅读、英语科普等内容,到底属于学科类还是非学科类?
8月30日,教育部新闻办主任、新闻发言人续梅在发布会上表示,如果培训实质上是对以上9类学科其中的学科相关内容进行专门学习,强调的是学科知识导向,是为升学考试来服务的,片面强化相关学科听、说、读、写、算方面的技能培训,那么就应当按照学科类来进行管理。
教育部8月30日新闻发布会
时隔两个多月,教育部官方鉴定文件出台。
记者注意到,《指南》明确了鉴别依据,即要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等维度,对培训项目进行综合考量,如符合以下特征,即判定为学科类培训:
一是培训目的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导向,主要为提升学科学习成绩服务。
二是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容。
三是培训方式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为主要过程,以教师(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
四是结果评价侧重甄别与选拔,以学生学习成绩、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
《指南》还强调完善相关制度建设。
一是建立分级指导机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统筹,当地方出现鉴别偏差或困难时,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指导和纠正。当出现较大争议或难以鉴别时,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提请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研究裁决。根据工作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可协助非学科类培训主管部门,提供有关项目分类鉴别意见,并对“学科类”鉴别有最终决定权。
二是建立专家鉴别制度。各地要组建专家组或委托专业机构,对无法直接判断的培训项目进行综合研判,得出鉴别意见。鉴别专家组应包括相关学科、课程、教学等方面专家,且相关人员及其直系亲属未在培训机构中任职或 *** 、属于非利益相关方。
三是强化机构行业自律。培训机构要进行自我研判、自评自查,规范开展培训活动,不得出现名不符实的情况,不得隐形变异违规开展学科类培训活动。
对比:
三地鉴定经验各有不同
《指南》要求更加全面规范
与《指南》同时公布的,还有上海、浙江和广东三省市的鉴定经验。
上海市
作为全国试点城市,9月30日,上海率先研制《上海市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类别鉴定指引》(以下称“《意见》”),探索建立相关政策配套的细化做法。
上海教育官网截图
(一)培训目的:旨在服务学生学科类升学考试科目的学习,提高考试分数,属于应试导向。
(二)培训内容:聚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国家课程标准或相关教材规定的知识。
(三)培训方式:以上述学科试题或者知识点的讲解、重复读写练习等为主要方式,以预习、授课和作业辅导等为主要过程,以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听课等为主要形式。
(四)评价方式:以纸笔考试、多次测验为主要评价方式,以分数作为学习结果的主要报告方式。
《意见》表示,相关职能部门在各类检查等工作中无法准确判断培训服务类别的,可以组织专家组或者委托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专家鉴定报告作为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参考,据此作出的行政决定相关责任由职能部门承担。
记者对比发现,教育部的《指南》也主要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进行鉴别,但在范围上有所扩大。
比如,上海《意见》在培训方式上提到,“以教师讲授示范、学生听课等为主要形式”属于学科类培训。在此基础上,《指南》还专门明确,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的互动形式,也属于学科类培训。
浙江省
在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的转型和非学科课程的鉴定上,浙江省也较早进行了探索与落地。
截止目前,浙江全省共组织开展学科类与非学科类鉴定37次,课程鉴定389例。同时,浙江金华市还出台了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托育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类别的设置标准。
在具体案例上,金华市婺城区的首场《科学探索—疯狂博士》和《口语表达训练》课程鉴定相对具有典型性。
在9月7日的鉴定过程中,《科学探索—疯狂博士》课程虽然与教材有相关性,但不强调知识导向,也不是为考试而开设,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也以表现型的评价机制为主,不涉及学业类和学科类考试成绩相关的内容,因而被科学专家一致认定为非学科类培训项目。
相比之下,《汉语口语表达训练》让专家组犯了难,课程随后被提交至市级学科鉴定专家组。进一步鉴定认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相关目标基本一致;教学知识点与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相关内容相似度过高,部分篇目相同;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讲解、练习、品味、感悟、对话等,与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朗读训练和说话训练方式基本相同;评价标准也基本一致。
金华市婺城区某公司负责人拿到两本全新证件
最终,专家组一致认定《汉语口语表达训练》课程属于学科类课程。
广东省
“双减”政策出台后,出现了一批学科和非学科混合型项目,加大了鉴别难度,广东省研究提出了多个定性、定量组合指标,提出“名录鉴定法”“综合鉴定法”“专家组鉴定法” 三步走。
图源视觉中国
其中,“名录鉴定法”是指对于一些清晰易判的项目,可直接通过项目名称予以鉴定;“综合鉴定法”是指对于一般鉴定难度的项目,通过对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效果等多方面进行综合鉴定;“专家组鉴定法”是指对于鉴定难度高的项目,特别是学科和非学科混合型项目,通过专家组进行专门研判鉴定。
以“培训内容”指标为例,广东省明确提出:项目培训内容在“学科类培训项目培训内容范围”比例>50%,视为具有学科类别属性特征,即做出学科类鉴定结果;培训内容在上述范围所占比例≤50%,则暂不视为具有学科类别属性特征,待其他指标衡量比较后做进一步鉴定。
培训业界人士认为,这种量化鉴定标准,可最大程度减少不同人鉴别时“同类不同判”的主观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