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沁机枪原理(马克沁机枪构造)
马克沁机枪是一种怎样的机枪?
马克沁在1883年首先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自动步枪。
马克沁根据从步枪上得来的经验,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枪管短后坐自动射击原理。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机枪连续供弹,代替传统的供弹方式;设置水冷装置,给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冷却。1883年取得突破性成功,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支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机枪,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英文版《武器装备百科全书》说:“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马克沁机枪的原理说起来复杂而抽象:在子弹发射的瞬间,枪机与枪管扣合,共同后坐19毫米后枪管停止,通过肘节机构进行开锁,同时枪机继续后坐,通过加速机构使枪管的部分能量传递给机枪,使其完成抽壳抛壳,从而带动供弹机构,使击发机待击,压缩复进簧,撞击缓冲器,然后在簧力作用下复进,将第二发子弹推入枪膛,闭锁,再次击发。如此反复,每秒10余次,每分钟可发射600余发子弹。马克沁发明的帆布子弹带,带长6.4米,容量333发。弹带端还有锁扣装置,可以连接更多子弹带,以便长时间的发射。
马克沁又发明了一种后来被广泛效仿的,使机枪可以单发、或10发20发点射、或调节到100发/分钟的慢射速。马克沁甚至设想在枪上加一种机构,使机枪在手指离开扳机后仍能继续射击,直到弹带上的子弹打完。这样,机枪手在阵亡后仍能做出悲壮的贡献。1891年,马克沁又成功地发明了一种导气式自动步枪。56岁时,以马克沁的名字命名的机枪后坐式自动手枪问世。从此,自动武器的渊薮大开。“马克沁”成了机枪和自动武器的代名词。
今天,我们应该牢牢记住的是,正是马克沁机枪中,人类第一次运用了复进簧、可靠的抛壳系统、弹带供弹机构、加速机构、可靠调整弹底间隙、射速调节油压缓冲器等机构。至今,专业的枪械研制人员依然遵盾着由马克沁首创的火药气体能量自动射击三大基本原理——枪管后坐式、枪机后坐式和导气式。
马克沁重机枪原理
该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工作原理,闭锁机构为曲柄连杆式。闭锁时,两个连杆臂在机匣内成水平状。当枪管与枪机共同后坐6mm、膛内压力下降到安全限以下时,曲柄连杆后部的开锁凸轮撞击机匣侧壁上的卡笋,使连杆翻转而实现枪机开锁。击发机构为击针击发式。供弹方式为弹链供弹,弹链为布的。机头端面的抓弹器可上下移动,在枪机后坐抽出弹壳的同时抓取一发新弹,抓弹器被上盖板上的斜面下压使新弹对准弹膛的同时将弹壳抛出.
马克沁和m60灯机枪原理?
马克沁是管后座的自动原理,弹链供弹、向下抛壳。抽壳机构类似“钟摆”反复运动。机匣比较大,相对来说比较笨重。
M60式机枪采用导气式工作原理,枪机回转闭锁方式,抽壳机构相对小,机匣设计更加紧凑。
马克沁属于老式重机枪,M60属于通用机枪,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马克沁机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涉及到的相关知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能量守恒定律,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动能),动量守恒等.
现在的机 枪都是全自动的,但打出第一发子 弹需要拉上枪栓,这样,就将人的能量(化学能转化为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
扣下扳机,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撞针的动能.
撞针撞到弹壳尾部,动能转化为内能,产生高温;
高温使弹壳内的炸 药爆 炸,炸 药的化学能转化为子 弹和弹壳的动能(子弹向前,弹壳向后);
同时,根据动量守恒,子 弹向前的动量应该等与弹壳和枪体动量(这里只指数量),所以弹壳向后.
弹壳向后又将撞针撞回,同时弹出枪体,并推动下一颗子弹上膛.
撞针再返回,第二颗子弹射出...
马克沁机枪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