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一对比,你就知道它赢在了哪里
文/尼尔笔记
编辑/尼尔笔记
前言
1922年,万氏兄弟创作的《舒振东华文打印机》成为中国首个电视广告动画片;一九四一年,一部名为《铁扇公主》的电影在亚洲发行,引发了巨大的反响。
但是,因为一些特殊的历史因素,我们动画的技术发展滞后,题材限制,人才流失,渐渐在世界范围内处于一种无言的境地;
虽然我们的动画制作水平很高,但是翻开大陆动画的榜单,我们看到的仍然是美日动画为主的动画,在这种剧烈的文化冲突下,我们的动画已经渐渐丧失了竞争力。
当美国的《功夫熊猫》于2008年在中国取得六亿三千一百万美金的大卖时,国内动画片一度跌至谷底,六小龄童曾经问:“西方人来挖掘中国题材找故事,国产动画还有没有未来?”
《哪吒之魔童降世》:国产动漫的一次突围
就在国内动画行业举步维艰的时候,一部中国动画题材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以下简称《哪吒》)在2019上映,首日就创下了6.34亿的惊人票房;
随后更是在上映三个多月的情况下,一举超过了曾经稳居世界第一的《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位列全球最高票房排行榜第十二名,位列中国动画行业第一名。
《哪吒》在国外取得了180.1万美元的成绩,网络电影数据库中的7.5分,新鲜程度高达88%,这一切都说明了国外观众对《哪吒》的认可。
纵观全片,我们可以看出,《哪吒》具有很强的亚洲特征,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象征意义不仅激发了国内的观看激情,同时也激发了国外的观众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然而,在这些正面评价的后面,也暴露出了国内动画在跨文化传播中出现的“文化折扣”问题,以下将对以上现象进行剖析。
影片《哪吒》主要讲述了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混元珠,被天尊提炼成灵珠和魔丸,在一次阴差阳错之下,本应成为灵珠的哪吒却被魔丸附体,变成一个顽劣调皮的混世大魔王。
他的父亲和母亲,将他交给了太乙真人,让他加以管教,但当他去救一个少女时,却遇到了一名戴着面具的青年,即是为灵珠的敖丙。
二人并肩作战,最终结为好友,纵然是天敌,他们也将彼此视为同伴。在电影的高潮处,当天罚来临时,在哪咤不肯屈服于宿命的时候,敖丙终于决定放弃自己的执念,和同伴一起与宿命搏斗,展示了人与人之间最纯洁的友情。
孟子曾经说过,“万事莫贵于义”,而儒学也是以“仁”为其主要理念,敖丙与哪咤能够在危急关头做到肝胆相照,以性命相托的方式;
将中国武侠小说中的“仁”与“义”这两个字传达给了广大的受众,同时也将人性中的友谊传达给了广大受众,同时也容易被西方受众所接受。
申公豹乃是元始天尊门下最勤奋的门下,百年来从未有半点松懈,只可惜他是一只豹妖,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视。因此设计让敖丙假意拯救陈塘关,好让元始天尊知道,他才是真正的十二金仙之首。
在影片的高潮处,申公豹和同门太乙真人的战斗场面,就像是金庸小说中的师兄弟之间的战斗一样,在黑暗的环境中,一个手持长鞭,一个手握拂尘,两人你来我往,一言不合就动手,这是一场正义与罪恶的较量。
苏联戏剧理论家斯坦提出,“任何一个动作都会有反动作,而两者相互刺激、相互强化,从而引起新的动作。”
申公豹与太乙的战斗,完美地诠释了中国武侠小说中刚毅的一面,两个人巨大的体型反差,让所有人都忍不住替他们担心。
《哪吒》是根据中国古典名著《哪吒闹海》改编而成,其最古老的神话起源于汉朝,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其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
影片导演“饺子”在创造过程中,不但保持了经典,还对其进行了二次创造,将原本的故事中的象征重新编码,从而实现了对传统的转换和传播。
以哪吒手中的兵器为例,一件是混天绫,一件是乾坤镯,一件是风火轮。这些在原著中原本都是乾元山金光洞中的珍宝,后由太乙真人传授;
跟随哪吒一同出生,是他的护体法宝,电影则简化了其中缘由,改编为师父在哪吒的生辰宴上赠予他的礼物。
这种革新,不但使得影片的叙述更加顺畅,而且与西方低语境式的叙述特点相吻合,更易于为受众所接受。
另外,从哪咤的兵器上,也可以看出一股浓厚的中国风格。在作用上,这只手镯由一件防御性的宝物,变成了一件镇压他实力的兵器。
从色彩上看,影片中的“浑天绸”是一种红色,形状是一种狭长的、迎风招展的色彩,是一种“中国红”。
刚硬的乾坤环与柔韧的浑天绸环,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之美,传达给西方人的是一种类似于太极的和谐。
《姜子牙》:国产动漫走出去仍困难重重
在今年的“十一”假期里,随着《哪咤》的上映,一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的动画影片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以中国神话《封神演义》为原型的动漫作品《姜子牙》,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巨大的观众热情,首日票房达到了10.33亿,截止到今年十月,全球排名第7,烂蕃茄新鲜度达到了80%。
《姜子牙》是国内动画行业的一次大胆的探索,因为它已经提前在了2019年的预告片中。
《姜子牙》,说的是当年封神之战后,本应登上神仙之位的姜子牙,因行侠仗义,却被剥夺了神通,跌落红尘,长达十余年,一蹶不振。姜子牙再次启程,想要回到昆仑,想要找到真相。
电影的矛盾点来自狐妖和师尊。当姜子牙看到狐妖体内的无辜少女时,不忍痛下杀手,哪怕因此被贬,也不愿罔顾事实,滥杀无辜。
姜子牙在师父“舍己为人”之时,仍有一颗慈悲之心,在“一人”与“苍生”之间,大吼一声:“愿天下再无不公!”之后,便击断了天梯,让世间重获自由。
而影片中,也将这种抉择丢到了众人面前,选择牺牲一人,还是牺牲天下,姜子牙在这个问题上纠结了十几年,始终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让众人深思。
这部影片是根据明朝许仲琳所著的《封神演义》改编而成,篇幅很长,里面的人物也很多,国内的读者对这部影片的了解并不全面;
而且影片也只是从一些片断中摘录出来,许多背景信息都被拆散地混杂在剧情里,让人很难和这个角色建立感情,更不要说认同感了。
《姜子牙》虽然不是一本十全十美的动漫,因为篇幅太短,很多情节都是草草了事,但这是一本国内漫画书,用一种独特的方法,将中国的传说重新塑造出来,将中国的古代文明,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展现出来。
而《哪咤》,尽管在票房方面表现优异,但从国外的评论来看,还是可以看出国内动画在国外的受众心目中还是有一些刻板成见的,比如觉得《哪咤》和《冰雪奇缘》很相似。
与此类似,一些人也觉得《姜子牙》是故意模仿漫威公司的一种影片形式。同样以中国文化为题材,《姜子牙》的意义要比《哪咤》大得多,也突破了目前国内动画“稚嫩”的主流趋势;
但对于《姜子牙》这样的本土动画来说,如何在表达深度的同时,又能保证故事的通透性,以及在跨文化的沟通上减少“折扣”,仍然需要认真思考。
国产动漫电影跨文化传播发展建议
本课题拟从《哪咤》、《姜子牙》等影片入手,探讨中国动画在国外推广过程中存在的刻板成见、“高情境”叙述所带来的“文化折价”等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理论上给出相关对策,以期提高中国动画在国外的推广水平。
电影预告是对电影的预先体验,其画面一般从电影正片中选取,观众通过预告片来掌握电影类型和基本故事情节。
《哪咤》与《姜子牙》中的情节,当地的受众已经烂熟于胸,而国外的受众却不那么熟悉,因此,这些预告片所传达出的讯息就显得尤为关键。
再仔细看看《哪咤》的宣传片,就会发现,除去主片里的几个高潮镜头,几乎没有任何关于背景的提示;
倒是《姜子牙》在宣传片前面十几秒里,讲到了殷商末年狐族和人妖之间的冲突,却没有讲到原因,也没有讲到天尊和姜子牙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
动画电影所讲述的故事本身是虚构和架空的,在这个时候,如果没有相应的知识作为辅助,即便是画面再华丽,也很难让人记住;
因为观众们仅仅是看一看而已,而不了解影片的精髓,也就更不可能了解到影片所包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所以,在国内本土动画在国外放映之前,可以在预告片中多提到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更接近于西方的低语境化叙述,从而在保持悬疑的同时,还能进行科普。
影片的内容,除通过人物的口头描述之外,也可以通过文字来进行辅助,当国内动画在国外放映时,可以通过文字来说明影片中所包含的中国特色的标志。
比如《姜子牙》里的“骨风铃”,就是“由骨片制作的风铃,被风吹动产生的声音据说可以抚慰亡灵”。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不会影响影片的叙事,而且会让国外的受众对影片有更深刻的了解,减少了在国际间的交流中所造成的文化折价。
动画影片与现实影片的区别在于,动画影片中的角色都是经过计算机技术的制作而成的,他们的情绪都受到计算机的操控,所以,他们获得的资讯的途径比较单一。
对于真人电影来说,观众们还能从一些人物的访谈中,知道一些剧情,但对于动漫电影而言,这样的任务大多落到了主创身上。
所以,在国内的本土动画在海外放映之前或者是放映期间,可以在海外举行一次主创团队与观众的见面会;
这样可以将影片背后的灵感和所蕴含的价值观,直接传达到观众的耳中,回答海外观众对于影片中的一些问题。
此外,还可以利用这一次的机会,来理解海外观众对国产动画的看法,进而持续地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最终制作出更加精良、能够兼顾海内外观众的动画影片。
结语
文章从《哪咤》与《姜子牙》两部作品进行了比较与研究,得出了导致我国动画在跨文化交流中发生了“文化折价”的原因;
即是因为西方人对于中国动画的刻板印象,再加上中国动画影片本身的高情境性,导致了国外动画受众对中国动画的解读发生了偏差,进而导致了中国动画的文化折价。
因此,文章提出,国内动画应该加强对电影预告和字幕的宣传,并在电影中适当地添加解说字幕。
除了电影以外,还应加大导演与观众之间的接触和沟通的力度,向观众传达电影制作的灵感以及背后所隐藏的价值观念,并倾听他们的反馈,从而制作出一部能够满足国内外观众的文化消费需要的好的动画电影。
虽然《哪咤》和《姜子牙》两部作品的成功对于中国动漫人来说是一次巨大的鼓舞,但是现在说“国漫崛起”还为时过早;
我们应该吸取这一次的经验,继续努力,继续创造,才能使我们的动漫作品“走出国门”,达到国内与国外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徐金龙《从资源到资本:民间文学与国产动漫的整合创新研究》
[2]张文《动画作品中中国功夫的艺术特征研究》
[3]孙英春《跨文化传播学导论》
[4]靳璐《跨文化视角下的影片传播: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