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誉王的悲剧,皇帝和秦般若功不可没
一个人,无论成功或者失败,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因素,缺一不可,誉王最终的失败也是如此。
誉王,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
做人,他八面玲珑,对皇上,奉承的话张口就来,把皇上哄得高高兴兴。对待梅长苏这个麒麟才子,更是礼敬有加,能放下七珠亲王的身段一趟一趟跑苏宅,只为请教,只为把梅长苏招至麾下。
做事,他干脆利落,知道庆国公保不住了,立马弃车保帅,全力支持靖王,获取皇帝的欢心。知道了萧景睿的身世,抓到了谢玉的把柄,立即与梅长苏商议,顷刻之间,赫赫扬扬的一品军侯府成为历史。
誉王,做人如此成功,做事如此能干的一个皇子,最终落得那样一个悲惨的结局,外因占了很大的成分,其中皇帝和秦般若功不可没。
1、誉王身份低微
誉王出身低微,母亲到死都只是祥嫔,祥嫔是谁,没有人知道,只知道她在行宫生下萧景桓。
在子以母贵的皇宫里,无论祥嫔是被灭国的滑族玲珑公主,还是没有留下姓名的行宫丫头,誉王的出身都是极其低微的。
萧景桓,一个皇子,看着身份高贵,实际上在没有母亲庇护、又没有母族可依靠的情况下,在拜高踩低的后宫里,他过得不会比一般的奴婢更好。
如果不相信,可以看看萧景琰,他有母亲静嫔庇护,自己又是军功累累,那个奴才在打庭生时说:”别以为靖王喜欢你,就可以护着你,在这宫廷大内,贵人有的是,靖王算是哪个牌面上的人呢?“。
由此可见,誉王的出身连靖王都比不上,能好好地活着就不错了,更别说有心去竞争皇位。
可是皇帝偏要把他放在皇后名下,这一切都改变了。
2、皇帝激发他的争储野心
古代立储君时,非常看重身份,嫡子才是正统,才是继承皇位的第一人选,庶子都是开枝散叶的。
只要有嫡子,庶子基本不会被纳入储君候选人名单内。
没有嫡子时,才轮到庶子们竞选,这时就看母亲在宫中的地位,皇帝的宠爱,母亲娘家背景,以及个人能力了。
萧景桓身份那么低微,又没有外力帮助,根本没有竞争皇位的资格和实力,可是不知道老皇帝是不是脑子抽筋了,愣是把他放在没有孩子的言皇后名下,这一下就把他捧得高高的,让他有了嫡子身份的优越感。
言皇后,一国之母,又有言家做后盾,言太师门生故旧遍天下,实力不可小觑,现在又有儿子,她的争斗之心也同样被激发起来。
誉王,有一个皇后养母,又有言家做后盾,再有皇帝时不时地抬举,刻意让他与太子竞争,他自己又是一个有能力人,野心很容易就激发起来了。
或许有一天,皇帝像对静妃说”景琰是不是就想当个办事的王爷呀.....,有些事,你们可以想一想了“的一样,也对言皇后说:”景桓这么优秀,你们没有什么想法吗?“。
皇帝这么说,并不是真的想让萧景琰当皇帝,同样他也不是真的想让萧景桓当皇帝,他之所以这么说,只是为了两虎相斗,平衡朝堂,让他自己的皇位更稳而已。
皇帝不仅在语言上忽悠誉王,在行动上更是刺激他,为了激励他与太子争斗,封他为七珠亲王,这在大梁三百年的历史上仅此一例。大梁的宗制以王珠论品,七珠为最尊。按惯例,若有太子在朝,王位不宜超五珠,为的就是留待新君加封。
皇帝根本没有考虑太子登基后如何封赏誉王,或者他根本没有考虑后面的事,他只考虑自己的皇位是不是稳固。在有太子的情况下,就封了誉王为七珠亲王,大梁三百年的历史上仅此一例,可见皇帝根本不管他们兄弟是不是斗得死去活来,未来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只要自己皇位稳固即可。
只是,父皇的想法,萧景桓根本不知道。
他以为父皇喜欢他,看重他,有让他当太子的意思,所以拼命与太子争斗。他以为只要把太子斗下去,他就可以当太子了,所以他一直拼命努力,把太子斗下去当成自己的终极目标。
3、私炮坊案让誉王失了底线
皇帝的激励真是太有用了,誉王,一个亲王,在朝堂上与太子势均力敌,真的很不容易,可见有多拼命。
拼命的结果就是,太渴望把太子斗下去了,以致于失去了底线。
当誉王知道私炮坊后,非常兴奋,认为这是斗倒太子的一个法码,可是秦般若迎头给他一瓢冷水,认为帮助沈追查私炮坊,闹得再大也不过是一桩贪渎案,于是提议让誉王扩大私炮坊的事态,闹出一个惊天大案。
如果单纯从斗倒太子的角度来说,闹大私炮坊事件,的确是一个好机会,但是以无数百姓的性命为代价来闹大这件事情,那就是草菅人命了。
誉王与太子斗了十多年,早已斗得失去了耐心,况且不久前刚把一品军侯谢玉斗下去,折了太子一个大大的臂膀,他想趁此机会,彻底把太子斗下去,于是想都没想,接受了秦般若的提议。
突然想起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
当年楚汉争霸,项羽的江东子弟兵真是所向无敌,打到哪都让人闻风丧胆,连秦国最著名的将领章邯都投降于他,而刘邦却与之相反,靠实力基本没打下几座城池,就是这样实力相差巨大的两个人,弱的一个得了天下,实力强悍的一个自刎于乌江。
归其原因,刘邦实力弱,他主要靠说服招降,善待老百姓,出了很多优惠政策,很得民心。而项羽虽然厉害,攻下一座又一座城池,可他也屠了一座又一座城池,连归降他的二十万秦兵都全部杀了,他屠了城,杀了人,也失了民心,最终得了一个自刎的结局。
誉王,最终也是栽在这个案子上,私炮坊是人为爆炸被蔡荃查出来后,气愤异常,连年都不过,进宫面见皇帝,力争要一查到到底。
当时,夏江的悬镜司刚刚被查封,私炮坊案子又出来了,两案齐发,誉王被降为双珠亲王,幽闭自省。
4、与夏江合作触犯了皇帝的底线
誉王制造出一个私炮坊的惊天大案,斗倒了太子,让他得意之余,也飘飘然起来,在朝堂上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朝臣们都以他为马首是瞻,事事都听他的,俨然就是未来的太子,这样一来就让皇帝有点心惊,有点惊慌。
皇帝心惊了,那可不是好事,他继续故伎重施,再提拔一个皇子来与誉王竞争,于是靖王闪亮登场。
誉王花了十年的时间斗倒了太子,以为终于到头了,迎来曙光,可是没有想到,另一轮争斗才刚刚开始。
靖王可不像太子那样事事找老妈,他是一个有能力的皇子,又军功累累,后面还有梅长苏这个麒麟才子出谋划策,是一个很难对付的角色。
这让誉王恼怒,让他失去了耐心,想要速战速决,从而失去了判断力。
当秦般若提议让他与夏江合作时,他仅仅是忡怔了一下就接受了她的建议。
正是他与夏江合作,诬陷靖王,让他触犯了皇帝的底线。
悬镜司是皇帝手中的利剑,只忠于皇上,可是卫峥案一出,让皇帝发现,誉王竟然把手伸进了自己的口袋,这让他怎么可能不恼怒,怎么可能不心惊。
皇帝心惊,可不是什么好事,正想着怎么处置他呢,私炮坊的案子又被查出来是人为的,并且所有证据都指向誉王,于是两案齐发,誉王被降为双珠亲王,幽闭自省,他再想翻身已经基本没有可能了。
5、被推上叛逆之路
誉王十几年的努力,都是奔着皇位去的,现在把他降为双珠亲王,府里得用的长史、听参等诸官有七人被流放。
这意味着,他可能与帝位再也无缘了,你让他如何甘心,有一丝丝希望他都会冒险争取。
当秦般若拿着一封真假难辨的玲珑公主的手书时,他对皇帝的怨恨之心被激发起来,再加上秦般若在后面猛力推他,把他的叛逆之心彻底激了起来。
谋反,还可能得到帝位。
如果在誉王府坐等,那一丝一毫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与其到时跪在靖王面前俯首称臣,倒不如赌一把,即使输了,为了理想也曾拼搏过,不枉此生。
结局,不言自明,誉王造反失败,自刎于牢中。
有时候我想,如果皇帝没有激起他的野心,他没有争储的心,以他的能力,会是一个活得不错的王爷。可是皇帝为了自己的皇位,把他当成手中的棋子任意摆布,把他推上了争储之路。
秦般若为报滑族之仇,也没有真正地用心帮过他,而是意在挑起兄弟之争,父子之嫌,怎么制造大案怎么来,怎么削弱大梁怎么来,一步一步让他失了初心,触犯了皇帝的底线,最后被逼上了谋反之路,落一个悲惨的结局。
誉王的结局,有他自己的野心,有他自己的不甘之心,也有皇帝和秦般若的助力,让他最终走上了不归路,只能叹一声,储位之争,历来残酷,时也,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