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这可能是我最后一部反腐作品
周梅森。
周梅森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最想写的故事遭到了从业以来最密集的攻击。“一些人有目的地在网络上带节奏,这是行业生态出现了问题。每一个创作者都不愿接受自己的作品被人恶意抹黑。”周梅森说。
周梅森编剧的电视剧《突围》今晚迎来大结局,随着剧情深入,收视、热度一路飘红,中国视听大数据显示,该剧连续多日包揽省级卫视黄金档收视第一。
11月10月晚,因卫视播出双十一晚会,《突围》停更一天,这天晚上周梅森的电话响个不停,“好多人来问我,为什么那天不更新,刚好卡在了石红杏和林满江对峙的关键时刻,看得正激动。”
《突围》是一部聚焦国有资产流失的剧作,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周梅森告诉廉政瞭望·官察室记者:“这样的剧能播出来已是不易,我也知道得罪了一些人。我可以很自信地说,《突围》是我最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就小说来说,其艺术成就超过《人民的名义》。”
“我身边就有过林满江这样的人”
《突围》剧照。
《突围》的故事由“专注给领导拎包”的齐本安接到中福集团调令,去京州中福担任董事长兼党委书记展开,“千年老二”一朝升为一把手,却牵扯出整个集团内部严重的腐败问题……
廉政瞭望·官察室:中福集团一把手林满江作为剧中的最大反派,非常贪恋权力,您在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有没有借鉴身边人的具体事例?
周梅森:林满江是一名副部级干部,即将出任汉东省省长,他患癌症3年,每周都要去香港看病,哪怕只能当一天的省长也愿意,他对权力和钱财眷恋到了疯狂程度。我身边有这样一个例子,他为了能继续在自己岗位上干下去,每年的体检都会找人去帮他做。可以说是受到了他的启发,我丰富了林满江这个人物。齐本安在最后把他痛骂了一顿:“一个人怎么能够做到这个地步。你欺骗党、欺骗组织,你这种病歪歪的身体,一下子把几千万人民、一大片国土交给你,你有一点对人民、对组织负责的心吗?”
廉政瞭望·官察室:京州中福的反腐由齐本安主导,他没有随波逐流,加入林满江的利益小团体。在创作齐本安这样的正面角色时,您如何把人物塑造得立体、真实?
周梅森:齐本安是一个好人,但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有缺点,比如他做事并不果断,他也很想做一把手,想品尝权力的滋味,这是绝大多数男人都会有的心态。齐本安起初并不想去搞反腐,但是上任之后,他在京州中福发现了太多问题和漏洞,他一边想坚持原则,一边又觉得自己不能承担这个责任。
《突围》剧照。
廉政瞭望·官察室:这是国企领导变更审计时,绝大多数新上任领导的想法?
周梅森:对,很多新上任的干部认为,之前的事和自己没有太大关系。《突围》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国有资产流失的作品,所以国务院国资委也很重视,给予了高度评价。
廉政瞭望·官察室:那您对齐本安这个角色的的理解是?
周梅森:齐本安本质是个书生,骨子里有一点傲,但他在上级领导林满江面前得维持表面上的平和。
廉政瞭望·官察室:剧中秦小冲一直在查案,坚称自己没有敲诈,想洗清冤屈。秦小冲和牛石艳这两名记者身份的角色对剧情推进有什么作用?有人说报社的那一条线很多余,您怎么看?
周梅森:我可以说我的作品里没有多余的线。秦小冲是底层人物的代表,在原著中,他为了生存还去卖过猪肉,但这些情节都被删掉了。而且他并不是被冤枉的,他的确收受了不该拿的钱财,这本该是最后的一个反转情节,但剧中也没有体现,改成了他的确被冤枉,为他洗清了冤屈。这也算一个遗憾吧,我认为减弱了人物的立体度。在牛石艳身上,我寄托了对记者的期望。她一直在为棚户区的老百姓发声,对推进棚户区改造项目,和推动京州中福的改造都很关键。
大家且看且珍惜
在成为《突围》之前,这部剧一开始沿用的原著名《人民的财产》。今年10月,距《人民的财产》拍摄完成已过去整整3年,改名为《突围》的《人民的财产》终于“突围”成功,空降定档播出。
廉政瞭望·官察室:杀青到播出的这3年间,《人民的财产》经历了什么?
周梅森:为了与观众见面,我们整个创作团队付出了太多。杀青两年后,还把部分演员叫回去补拍,年纪大点的演员,两年面貌变化是很大的,观众仔细一点应该能够发现。《人民的财产》可以说凑齐了最顶尖的电视剧班底,无论是导演还是演员都非常优秀,但是我想在今后,可能大家不太愿意接触这类题材的作品了,现在能播出来是幸运的,如果播不出来,4个亿的投资也就打了水漂,大家且看且珍惜。
《突围》剧照。
廉政瞭望·官察室:实际上国企改革是您最想创作的题材?
周梅森:我在20年前就想写这个题材的作品。我14岁起,在煤矿半工半读,一天工资9元钱,后来17岁成为了煤矿工人。现实人物变成艺术形象,需要契机。这些年,我看到了很多国企里的腐败分子,他们靠自己的勤奋劳动、科学发明走上领导岗位,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丢掉了初心。终于在2016年,《人民的名义》堵上资金缺口,平稳拍摄时,我开始创作《人民的财产》。
廉政瞭望·官察室:那么电视剧最终的呈现效果您满意吗?
周梅森:坦率来说,我不满意,跟原作相比,从精神层面、经济层面、人文层面来看只呈现了60%。我跟很多记者都有提到,请大家回去阅读一下原著。我想大家应该很清楚,电视剧里口型对不上是为什么,剪辑不连贯是为什么。有人提到剧情开头节奏太慢不吸引人,其实原著中开篇便是京州中福的纪委书记跳楼,可是这一部分被删掉了,当然删掉的远不止这点,我大概计算了一下,在原本拍摄的基础上删掉了整整17集的戏份。
《突围》剧照。
无需刻意展示大尺度的腐败情节
和周梅森的前作《人民的名义》一样,《突围》的故事也在京州展开。只是这一次,故事聚焦在国企改革中领导的红与黑、升华与沉沦。
廉政瞭望·官察室:很多观众之前都认为《突围》是《人民的名义》的续集?
周梅森:《突围》和《人民的名义》完全不同,我相信看了的观众都有这样的体会。严格来说,两部最终呈现在荧屏上的作品是无法对比的。《人民的名义》是通过调查一个又一个的案件展开的,而《突围》无论是人物形象塑造、思想内涵,还是主题把握,都更接近现实,它更着重刻画了世界的多面性、复杂性、立体性。
廉政瞭望·官察室:很多人说《人民的名义》中影射了王立科,有这一回事吗?
周梅森:我的作品是来源于生活,立足于人民的,这也是为什么王立科落马后,很多人觉得我在《人民的名义》中影射了他。其实我根本不认识他,就连他试图制止《人民的名义》播出我也是听别人说了才知道。
廉政瞭望·官察室:创作环境的改变会影响到您的创作积极性吗?
周梅森:当然会。我做作家的时候,不管是创作,还是出版,都没有碰到过太大的困难,包括《人民的财产》在创作过程中也是非常顺利的,一气呵成。只不过没想到我作为编剧,竟然变得敏感了起来。很多观众期待我在作品中呈现大尺度的腐败情节,突破某种边界,但其实这都不是我的目的,我只是把我看到的、我想到的,通过剧本表达出来。
廉政瞭望·官察室:接下来还会创作反腐题材的作品吗?
周梅森:在2002年到2012年这10年间,因为不让写官司,我休息过一段时间,去看了些史料,没有创作作品。如今,我倒是不会停止创作,近两年,我在改变创作方向,可能不会再写反腐作品了。
廉政瞭望·官察室:近年来反腐成效很显著,腐败分子不像之前那么明目张胆了,您觉得现阶段什么腐败现象值得关注?
周梅森:腐败分子变得收敛,这也反映了反腐高压之下良好的政治生态。但还有一小部分不愿做事、不愿担责的懒政现象。《突围》有一个情节:5年前出台了一份关于棚户区改造的市政府文件,由于拆迁同意率没有达到文件中的标准,棚户区改造一拖再拖,最后导致了大爆炸。懒政不作为也是腐败,处理懒政不作为的领导干部,会增加人民对反腐的信心。反腐败是一个旷日持久的过程,我对中央的反腐真诚拥护,希望长期坚持下去。
《突围》剧照。
廉政瞭望·官察室:很多观众一看到编剧是周梅森,会潜意识里觉得这部剧有了质量保障,说明大家对您的创作能力其实是非常认可的。可是一旦没达到他们的预期,或者说和他们想象的不太一样,就会产生负面评价。您如何平衡观众寄予的厚望呢?
周梅森:我真诚对待我的每一部作品,一些行业互黑、恶意泼脏水的现象应该予以治理。我相信,经历过时间的沉淀,大家再回过头来看,会理解《人民的财产》,理解《突围》想要表达的现实意义。我这一生的创作从没有看过任何人的脸色,别人的评价影响不了我,我对我的作品质量有信心。
来源:廉政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