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昂被俘后,与许光达有一段对话,揭开了国民党军必败的原因
1946年6月,当蒋介石决定挑起内战的时候,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兵强马壮的400多万军队,会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就土崩瓦解,一败涂地!
关于国民党军为什么会失败,当然有很多种原因,看看许光达与廖昂的一段对话,就可以得知一二了。
廖昂毕业于黄埔军校,还在陆军大学深造过,参加过围剿红军,也参加过抗日战争,尤其是在抗日战争中,打了不少好仗,也算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名将了。
到了1946年6月,廖昂正担任整编第76师中将师长,跟着蒋介石开始了不得民心的内战。
1947年10月,延清战役打响,国民党方面的主力部队就是廖昂的整编第76师,而解放军的主力部队,就是许光达率领的第3纵队。
战斗打响后,我军势如破竹,很快就包围了廖昂驻守的清涧县,胡宗南急忙派第29军军长刘戡率部增援,也被我军阻击在外面,不能前进一步。
10月11日,我军攻破清涧城,全歼守军8000多人,廖昂也成了俘虏。
当时,廖昂还想浑水摸鱼,换上了普通士兵的衣服,因为他知道,我军向来优待俘虏,愿意留下的欢迎,想走的也绝不为难,还给发路费,所以,廖昂就想装扮成普通士兵,趁机逃出去。
但是,廖昂毕竟不是一般人,那股气质还是掩饰不了的,所以,很快就被揪了出来,送到了我军指挥所。
许光达也是黄埔毕业生,有些媒体说他和廖昂是同班同学,这就错了,廖昂是第二期的,而许光达是第五期的,两人只是校友而已。
不过,校友见面,还是多少有些亲切的,而且廖昂毕竟也是抗战有功,许光达对他还是比较客气的,就递给他一根烟,两人闲聊了起来。
说到这次战役时,廖昂还有点不服气,说:“我们只有一个师守清涧,守不住也是正常的,都怪胡宗南太小气,不给我们增援。”
许光达笑着说:“这你就错怪胡宗南了,他已经派了刘戡,但是被我们阻击在20里之外,就是进不来。”
廖昂听后,叹了口气,说:“刘戡这个人我了解,他就是能打进来,也未必会进来。”
这话是什么意思呢?许光达当然明白,其实这也是国民党军的“老传统”了,大家都在各自为政,保存实力,没有人会为了别人的死活,白白损失自己的实力,所以,很多增援的部队都是在路上磨洋工,即使跟我军遭遇了,也是装装样子,就是不往里冲,一直等到“兄弟部队”被吃掉了,他们就“班师回朝”,顶多回去被上司骂几句,至少自己的部队是保住了。
纵观解放战争的历次战役,很多战役都出现过这种情况,比如最有名的孟良崮战役,如果按照张灵甫的设想,自己在孟良崮中心开花,吸引华野部队围攻,然后国民党的大部队再反包围,内外夹击,其实还是有胜算的,但是,他却高估了“兄弟部队”的感情。
在关键时刻,蒋介石亲自下令,让李天霞的整编83师、黄百韬的整编25师火速增援孟良崮,但是,李天霞、黄百韬却阳奉阴违,不想为了救一个张灵甫,搭上自己的部队,结果一直徘徊不前,最后让张灵甫饮恨孟良崮。
一年多后,在孟良崮见死不救的黄百韬,自己也得到了报应。
在淮海战役中,黄百韬被我军包围,蒋介石派邱清泉、李弥两大兵团去解围,结果,邱清泉和李弥也是阳奉阴违,雷声大雨点小,结果让黄百韬不得不饮恨自杀。
不过,黄百韬对这个现象也看得很清楚,临终前对部下说:“我们被围,希望别的兵团来救是不可能的。古人说:胜则举杯相庆,败则出死力相救。我们是办不到的。”
这就是国民党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人都在保存实力,没有人会为了去救别人,让自己的实力受损,甚至还在盼着别的部队损兵折将,这样自己就更有优势了。
这样的部队,怎么可能打胜仗呢?
再回到刚才的话题,许光达看廖昂还有点不服气,就说:“你要是不服,我可以放你回去,你让胡宗南再给你一个师,我们再来较量一下。”
结果,廖昂长叹一声,说:“不必了。”
因为他知道,就是再来一次,也是一样的结局。
这个结局,不是廖昂能左右的,也不是胡宗南能左右的,甚至不是蒋介石能左右的。
(参考资料:《许光达大将》《开国十大将之谜》《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