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旦为什么叫周公,周公是哪个朝代人
本文目录
1.周公是哪个朝代人 2.历史上的周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3.姬旦是谁 4.周公到底是谁呢
周公是哪个朝代人
导读; 周公属于哪个朝代的人呢,他对这个朝代有何贡献?
周朝 周公,即周公旦,他是周成王的叔父,对于建立和完善周代的封建制度他有很大贡献。
周公在儒家文化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孔子以"吾不复梦见周公矣"之言,隐喻周代礼仪文化的失落。
周公是一个在孔子梦中频频出现的人物,在儒教长期主导文化的中国,周公也就不可避免的直接与梦联系起来。梦,经常被成为"周公之梦",或"梦见周公"。
周公简介
周公即周公旦,周朝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周公叫姬旦,是历史上的第一位周公(大约生活于公元前00年),也称叔旦,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同母弟,华夏族。因封地在周(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为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
周公(不详?公元前05)西周初期的`大政治家、大思想家。姓姬,名旦,为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因食采邑于周(今陕西宝鸡东北),故称之谓周公。在周文王死后二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四年,与太公望、召公佐武王败纣灭殷。克商后二年,武王去世,成王年幼,由周公摄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于是,周公东征,平定反叛,大规模分封诸侯,并营建洛邑(今河南洛阳)作为东都。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张“明德慎罚”,其言论多见于《尚书》中的《大诰》、《康诰》、《多士》、《无逸》以及《立政》等篇。
周公生平简介
周文王死后二年,周公佐武王东伐殷至孟津。四年,他和太公望、召公?佐武王灭殷杀纣,三分商王畿地。封纣子武庚于邶以续殷祀,封文王子管叔于?、蔡叔于卫,防范之。名义上合称三监,以监殷民。克殷二年后武王重病,遗命周公继位。但周公告天请代武王死,告天策文藏于金膝箱内。武王死后,“天下闻武王崩而扳”。周公为应付危难,立武王年幼之子诵为周成王,又自己执政称王,以致引起内部争权斗争。管、蔡也乘机散布流言,引起成王对周公的怀疑。最后成王开金膝箱,看见策文,周公才获得信任。于是管、蔡勾结武庚起兵反周。
武庚利用时机,联络东、奄、薄姑、徐戎、淮夷、熊(祝融)、盈(赢)诸族共图复国,声势远比新起而内部分裂的周强大。周公和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三监叛乱。《逸周书?作滩》记载武庚北奔,管叔自杀,蔡叔被囚;周公征服熊、盈之族十七国,俘维(淮夷之族)九邑。《孟子?膝文公》记载其灭国五十。地居河汾之东的唐也起事策应武庚的叛乱,后为周公诛灭。这次战事是武王灭殷后周公为彻底征服殷族及其同盟作出的最大功绩,周王朝的统治由此奠定下来。
周公于第四年回到宗周即采取两方面政策:一是分治殷民,一是分封诸侯。《荀子?儒效》记载周公“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大抵姬、姜两族进占已开化膏腴或要冲之地,殷及其联盟各族则被赶至落后偏僻地区,造成了周初期的一次民族大迁移。为实现武王遗志,周公又于执政五年以大量殷遗民营洛邑,建东都成周,至七年告成。他请成王到新都举行首次祀典,并开始亲政,成王则请他留守洛邑。此后周公归政成王,自己留守成周,与留在宗周的召公形成”分陕而治”的局面,自陕(指陕原,即陕陌,今河南陕县西南)以东广大疆域都归周公治理,三年之后,周公老于丰,成王任命其子明保到成周负责“三事四方”。周公遗言死后愿归葬成周,但成王尊其功,留葬于宗周附近毕地与文王墓相邻。
《尚书大传》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除了把制礼作乐叙在六年有失牵强外,其余大抵是正确的。所谓制礼作乐,是指周公在整个执政期间对有关各种典章制度及文化教育诸方面的建树。《左传》记载“文公十八年,先君周公制周礼”,说明周公的制礼工作在历史上很有名。
历史上的周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武王崩,成王少,在襁褓之中,周公乃践祚摄政当国。因为武王去世时成王还太小,所以周公就自己登基执掌朝政了。不过待成王长大,他还能退下来再成为臣子,(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这是历史上别的权臣做不到的事情。能上能下,说明周公并不想篡夺武王的王位,只是为了国家的稳定着想。
毕竟当时"主少国疑",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当然最大的功绩就是"制礼作乐",将周文化逐渐完善;向东方继续征服,巩固、扩大周朝的统治疆域;确立嫡长子继承制度和分封制。有人说周公是个圣人圣人。周武王生病,他祈祷自己代死——和许多现在做好事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的人不一样,他的这个行为是在很多年之后周成王羽翼丰满准备收拾周公时才发现的。
周成王是小孩,周公执掌大权,可以说是事实上的国君,周成王长大后立即交权,甘为臣子——这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上也只有这么一个啊(诸葛亮忠贞无二,但也是执政到死啊,现在不是有一帮人拿这一点攻击武侯来着,可周公连这一点都让人无从攻击啊。)执政能力也是非常强—–平定两个弟弟和商民后裔的联合叛乱,制定了许多影响后世的制度,强化了周朝的统治力。
由此可见周公是一个很自信的人,很有责任感的人,伟大的人,最重要的是有足够的智慧。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姬旦是谁
周 周公姬旦(?~西元前1105)
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为周公。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於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著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於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唯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麼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把。」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於是周公归政於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留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是对周公的无比尊重。
参考资料:***/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周公到底是谁呢
周公既姬旦,是周文王的四子,其之所以能够名传千古的原因在于:第一,是为儒家所推崇;第二,是助推了周朝的建立。
一、为儒家所推崇
周公在世期间,建立起了具体的礼乐制度,而这正与儒家的“礼”相契合,或者说儒家的“礼”就是由此发展而来,为儒家所推崇,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开始,就不断地推崇着周公的礼乐制度,期望能够让社会回到周公时期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不仅如此,孔子还时常通过做梦来与周公进行交流,凡此种种,都可以表现出孔子对周公的敬仰,那么周公这样一个名字也伴随着儒家的“礼”而延续了下来。
此外,儒家经典《周易》也相传由周公所作,《周易》在之后被列为”四书五经“中”五经“之一,被历代儒家所推崇,被不断的研究、讨论、分析、传授,从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在尤为推崇儒家的古代,往往需要对儒家经典研习彻底才能够为官进士,那么《周易》也不例外。那么周公也成为了无法被忘记的重要人物。
二、助推了周朝的建立
周公除了借助于儒家而留名,周公对于周朝建立的贡献,也足以在史书中占得一席之地,无法被历史所遗忘。周公先是辅佐了周武王,取得了讨伐商朝大战的胜利,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朝。
之后,周公又继续辅佐幼小的成王,帮助他稳定了新生的周朝,让各个地方都趋于稳定,推行了分封制,让整个国家的国土得到恰如其分的统治,并且建立起了礼乐制度,让各个层次都有了相应的规定与区分,从而让整个社会都趋于合理与稳定。这一些功绩对于周朝乃至后世可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周公在这一方面也能够千古流传。
以上就是关于姬旦为什么叫周公 ,周公是哪个朝代人的全部内容,以及姬旦为什么叫周公 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