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的音乐
核心内容:民间音乐的发展
主要类别: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民间器乐
把民间音乐比作民间女子,其实一点也没有贬低它的意思——它本来就生于民间、长于民间,而且长期以来受到统治者的轻视和压制。可是,民间音乐却一点也不低微,它是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首先,民间音乐的历史最悠久——早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它就已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和劳动之中。民间音乐的种类和品种最多——据20世纪80年代的调查,中国拥有345个说唱品种、317个戏曲剧种、17636种民间舞蹈,至于它们不计其数的具体曲目,只能用浩如烟海来形容。民间音乐的生命力最旺盛——它长期处于边缘状态,以特有的方式倔强地生长,当其他音乐衰微的时候,它还保持着旺盛的生长势头。民间音乐的风格最鲜明——它热情奔放,直接抒发人们的感情,不为某种功利服务和限制,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和宗教音乐都要从它这里吸取营养。民间音乐还是听众最多的,上至皇帝,下至平民,从广阔的乡村一直到繁华的城市,民间音乐的身影无处不在……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轻视民间音乐?
民间音乐是普通人们的集体创作,凝结着历代人们的智慧,具有其他音乐所没有的鲜明特征。
中国的民间音乐种类繁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五大类:民间歌曲、民间舞蹈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其中民间舞蹈音乐和戏曲音乐在后面的相关章节会有详细论述,这里只讲其他三类。
一、民间歌曲
民间歌曲也就是民歌,它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口头创作形式,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自己创作、自己演唱的歌曲。民歌一般体制短小,曲调通俗、易于上口和记忆,同时旋律清新、风格简朴,是最能反映现实和人们心声的一类歌唱艺术。中国民歌按照歌唱场合和艺术特点可分为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
劳动号子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一种歌谣。它节奏鲜明、结构单纯,以自己特有的节奏、音调、句法协调集体的劳动动作,起着消除疲劳、鼓舞意志的作用。演唱形式大多是一人领唱众人和,也有对唱和独唱,风格大都刚毅有力。常见的号子有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
山歌是人们在劳动中,为抒发情感、消除疲劳或遥相对答、传递情意而编唱的民歌。山歌多在户外演唱,其特点是曲调高亢、节奏自由、风格质朴,即兴性强。山歌种类繁多,分布极广。一般来说,南方山歌秀丽悠扬,音域不宽,旋律跳动较少;北方山歌豪放粗犷,音域较宽,旋律起伏较大。
山歌传统的内容是对爱情进行讴歌和对苦难进行倾诉。比较著名的山歌种类为陕西的信天游。信天游,又称顺天游,曲调悠扬高亢而多变化,歌词活泼自由。当地人们常在山野间歌唱。信天游篇幅短小,两句一首。第一句多为比兴句。如“五谷里那田苗子要数高粱高,一十三省女儿家唯有兰花花好”。著名的山歌有《兰花花》(陕北)、《太阳出来喜洋洋》(四川)、《小河淌水》(云南)。
小调又称小曲和俚曲、里巷歌谣、村坊小曲、市俗小令、俗曲、时调、丝调、丝弦小唱等,除了在农村流行,也在城镇集市中传唱。它是城市和农村两种音乐文化交流的结果,在艺术上经过较多的加工,具有结构均衡、节奏规整、曲调细腻、婉柔等特点,是民歌中最为艺术化的形式。代表作品有《小白菜》(河北)和《茉莉花》(江苏)等。
二、说唱音乐
说唱音乐又称为曲艺,是说(白)、唱(腔)、表(作)三位一体的一种独特艺术形式。早在东汉时代就已经存在,到宋元时期达到成熟。当时市民娱乐的勾栏瓦舍,集中了大量的民间艺人进行表演。除此之外,说唱艺人还普及到了乡村。陆游有诗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这很能说明当时说唱艺术城乡普及的盛况。
说唱艺术与文学的关系密切,它以叙事为主,多讲唱历史传说故事,尤其是像《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厢记》这类文学名著。艺人表演时一般在原著的基础上敷演发挥,使其更符合普通百姓的审美习惯。像扬州评话《武松》,经整理成书后达几十万字,几乎是原著有关武松情节字数的10倍。
中国的说唱音乐品种丰富,比较有代表性的曲种有苏州弹词、京韵大鼓、四川清音等。
三 、民间器乐
民间器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民间音乐。与民间的风俗关系密切。在传统的婚礼丧葬仪式中,会有专门的民间乐队进行演奏。在迎神赛会、节日行事等民俗活动中,器乐演奏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它起到渲染气氛的重要作用。
按演奏方式可分为独奏和合奏。前者以乐器分类,代表曲目有二胡独奏《二泉映月》、琵琶独奏《十面埋伏》等。合奏以乐器组合的方式分类,有清锣鼓乐、弦索乐、丝竹乐、吹打乐四种。代表曲目有吹打乐《抬花轿》、丝竹乐《欢乐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