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有三乐,君子有三乐,分别是哪三乐?
君子有三乐,分别是哪三乐
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
《君子有三乐》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上》。
君子有三乐
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孟子说君子有三乐三月是指什么
古人常说的君子有三乐,是指 一乐家庭平安,二乐心地坦然,三乐教书育人。出自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
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书。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作品鉴赏
活着就要快乐,这是不容置疑的。谁都希望拥有快乐的人生,即便是以苦为乐苦中作乐,也只是特殊境遇下不得已而为之,是生存智慧,而并非对快乐的疏远与排斥。
人人都对快乐孜孜以求,问题在于,每个人心目中的快乐不尽相同。而这,正是许多人许多时候陷于悲观的重要原因。由于对快乐的标准拿捏不准,甚至背离本真,一些人身在福中不知福,虽浸泡在快乐的海洋里,却无法感知到正享有的幸福,每每自寻烦恼。给快乐一个定义,因而绝非小事,有时它甚至决定我们是否幸福一生。
君子有哪三德,三畏,三乐,三戒,三思,三变,三省,三愆
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应戒万事万物的诱惑;壮年时戒争斗;老年时戒贪图。
出处:《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个人觉得这个至今都是有借鉴意义的。
君子三乐哪三乐
父母健在,兄弟平安、没有怨恨,这是第一大快乐。上不愧对于天,下不愧对于人,这是第二大快乐。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
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君子立身处世之道
出自《孟子·尽心上》。
原文是:孟子曰:“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译文:孟子说过:“君子有三件乐事,称王天下而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在,兄弟没有疾病,这是第一件乐事;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人,这是第二件乐事;能够得到天下的人才而教育他们,这是第三件乐事。”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仰:抬头。俯:低头。对天、对人、对己都无愧。
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意思是问心无愧。
什么是君子之乐
君子之乐:乐在对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乐在对道德底线的始终坚守,乐在对所作所为的坦荡无愧。
印安说:真正的快乐,是仁者与智者的快乐。仁者的快乐,不是“独乐“,而是与人同乐;智者的快乐,也不是“独乐”,而是启人快乐。
印竹说:关于快乐这件事,孔子说有“益者三乐和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也;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也。
孔子在《论语》中专门提到了有三种让人上进对人有益的快乐:
第一是在礼乐中学习把握度的快乐。礼乐能带给我们最大的智慧是有节,有节即是有度。在礼中把握尺度,在乐中感受和谐,这种在学习中获得智慧的开启是最快乐的事。
第二种有益的快乐:乐道人善。《中庸》曾说隐恶而扬善可以激励别人向善,这是一件多么有功德的事。对于别人的好处善处要大力宣扬,在这当中既能够让自己见贤思齐,也能够让别人将善发扬光大,长此以往,善的种子不仅在别人的心尖,也在自己的心间生根发芽,这是人生莫大的快乐。
第三种有益的快乐:广交贤良智者。贤良志者能够不断地提升我们的德行境界,是一种相互促进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