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兵团中国兵(五)
外籍兵团中国兵(五)
外籍兵团共有十个团的编制,每团一千人以下。新兵训练营是外籍兵团第四军团,这个团在法国西南,靠近比利牛斯山地区。所在城市叫嘎斯戴勒诺达里,够绕口的名字,所以还是简称叫嘎斯戴勒吧。这个四军团,可以堪称是外籍兵团的党校,新兵训练在这里,要想军衔提高也要来这里受训,军官培训也在这里,外籍兵团的所有培训也都在这里。想学开车,学打字等,还是在这里。法军的习惯是,每个军营的名字都以人的名字来命名。外籍兵团的军营名则以兵团历史上的军官名来命名。四军团的军营名算是外籍兵团里面最响亮的,叫丹如兵营,丹如此人是一位断手上尉,由于1863年在墨西哥的一个叫喀麦隆的小山村指挥打了一场败仗而闻名。丹如本人在喀麦隆战死,他之前在北非战场上断掉一只手,所以装上一只假手,这只假手(义肢)后来被墨西哥军队归还了外籍兵团,现在保存在外籍兵团一军团的博物馆里面,成为镇馆之宝。
而那场喀麦隆败仗的忌日四月三十号,更成为外籍兵团的节日,每年4月30号的喀麦隆日,也就是外籍兵团的庆典节日,法国国防部长通常都会来参加,仪式中最重要的环节还要拿着丹如的义手绕场一周。历史出奇的巧合却是,四月三十号也是希特勒在地堡中自杀的日子,所以外籍兵团每年四月三十号大肆庆祝自己的节日时,纳粹头子在阴曹地府里也能感受一些阴凉,毕竟有人在同一时刻悼念先人。历史的事件总会在现实中遇到巧合同吊诡的情况。
在去四军团接受新兵训练之前,四军团派来两个人来接我们这个五十余人的队伍,其中一人是下级军官,军阶是中士,另一位是下士,属于当兵的。法军军阶分成三类,分别是下级军官,中级军官和高级军官,中士是下级军官中最低的,但已经够士兵见到时必须敬礼的待遇了。高级军官在称呼上更加不同,必须说我的上尉,或我的将军。来领我们的中士叫嘎斯败耶,下士叫杜黑,两个人都是名副其实的法国人,通过以后的训练,也认识到这两个人是坏透了的法国人。 新兵训练 从马赛到嘎斯戴勒的火车路程大约是三到四个小时,路上一名波兰人在车厢里打盹,中士嘎斯败耶让他罚站。
到四军团后,前两个星期是各种准备活动,包括体检,领取装备和枪支等等。当时正值十一月份,比利牛斯地区已经进入冬天,所以每个人都打了预防针,我由于法语不懂,所以不知打针药品的名称,记得有打背上的,也有打胳膊上的,但我想是感冒和疾病预防针,由此感到法军的确是世界上先进的部队,居然还给打这种预防针。而且的确很管用,我们五十余人,一个冬天下来,只有一个塞尔维亚人发过烧,而大伙受到的折磨本来应该全军覆没。看来有药和没药就是不一样,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
第四军团兵营大门
另外每次外出行军,当官的都会例行来统计自己管辖范围内的人是什么样的血型,也就是说一旦受伤流血后需要输血的话就立即知道是何种血型。我在国内时只是知道自己是B型血,到了法军后被告知是B+血型,就是说一旦输血也不可以输入B-血,分得还真是够细致。
到了嘎斯戴勒四军团,我们是在三连二排,军营里的房间都是统一的标准,对新兵训练来说,住的房间是八个人一间,床铺是上下铺,房间里面有卫生间,两个淋浴,三个洗手池。设施还是相当完备,但新兵训练的主旨是要整治新兵,任何事情都要求速度,所以两个淋浴三个洗手池永远让八个人使劲抢来抢去,总之不会让任何人安宁,这似乎也是外籍兵团的宗旨,让所有人都深刻紧张,无论从体力上还是心理上,难道这样可以造就好的军队?
第四军团大院内
法国军队里面军官的地位很容易得到突出,像我所在的三连二排,每个人自报家名时,必须说是三连马力中尉排。一开始我还以为马力一定是一个死去的军人的名字,后来才知道马力是个活人,就是我们的中尉排长,负责我们这五十号人新兵的训练。
第四军团团徽
新兵训练是以排为编制进行,三个月的训练这一排的人永远在一起。中尉排长属于高级军官,我们的排长马力只有24岁,刚从圣西尔军校毕业,是一个精力旺盛,身体强壮,为人冷酷,刚愎自用的小个子军人。关键是从他的相貌上也看不出来他只有24岁,说34岁也可以。马力可以讲四门外语,外加体力过人,个子矮小,又是刚从军校毕业,总让我联想到拿破仑。不过拿破仑功盖欧洲,中尉马力却只会与人不善。拿破仑当年从军校毕业被称为是小伍长,看来是翻译的问题,实际军衔也是中尉,不过拿破仑读的不是圣西尔,因为圣西尔是拿破仑创立的。法军的圣西尔军校就相当美国的西点军校,戴高乐是那里毕业的,还有中国的抗日名将廖耀湘将军也毕业于圣西尔军校,记得看过一本书叫做《将军决战岂止在疆场》,对廖耀湘的学识还是有些印象。传统上该校的前十名毕业生自动会被分配到外籍兵团,但近年来外籍兵团名声下降,尤其是机械化程度落伍,就像我在开篇是描述的,在现代化的今天,这个部队还如同唐吉坷德一样挺着一件长矛,所以圣西尔军校优秀毕业生已不将外籍兵团作为首选,法国宪兵队现在成了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其实法国宪兵队很像中国的武警部队,有最优秀的特警部队,有最先进的单兵装备,有最多的临战机会,经常被使用来对付突发紧急状况,尤其是反恐行动。
我们排里除马力一人是正职外,还有一个副手叫布里约尔,意大利人,军阶是中士长,属中级军官,另外还有三名中士及四名下士。 毕竟是在一个外国军队里的陌生环境当兵,一开始的每一天都能遇到奇怪或者新奇的事情。在新兵营的院子里,看到士兵列队走路的印象极为深刻。原来在电影上也看过不同国家的军队士兵走路方式各不相同,有的会让人觉得奇形怪状,但像外籍兵团这样的却从未见过。第一次看到他们走路的样子是在新兵营的院子里。当时我们正在营房前自由活动,当然是所有的人不能离开固定的活动范围,突然听到有缓慢的歌声飘来,随即就看到一组列队的士兵走过,但走路的节奏极为缓慢,而且两臂和手掌都伸得直直的,所有的人还都是边走边缓慢摇晃,让人觉得像是大猩猩在排队走路。 后来才知道,法国正规军的走路节奏是每分钟一百二十步(据说结果节奏起源于拿破仑时代),而外籍兵团则是每分钟八十八步,节奏慢许多,(虽然凑成了中国的88吉利数目,可让人看到走路的样子还是更像是奔赴葬礼)以至这两支部队完全无法在一起阅兵。像法国每年的七月十四号国庆阅兵,都是让法国海陆空正规军以同样的音乐节奏伴奏在前面走完,然后才是外籍兵团以另外一种音乐节奏再缓慢走过。然后才是装甲部队押后。
外籍兵团的前导队是斧头帮
装甲兵方阵自然少不了让法国军队自豪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它也是世界上最昂贵的坦克,1991年列入法军现役使用装备时的价格是一千万美元。其特点是数字化系统,让坦克间的协同作战能力强大,舱内全是各种按钮和电脑系统,还有触屏控制装置。相对于传统对讲方式,勒克莱尔各车之间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取得明确且完整的战场信息,使部队易于集结部署、以最佳路线前进,并在最短时间内部署至正确战术位置。由于各单位均获得高透明度且高流通性的完整战场信息,不仅能减少遭遇伏击等突发状况,即便碰上遭遇战也能迅速通报与应变,此外还能减少误击的状况,甚至在坦克本身看得到敌军前,就事先以武器瞄准其跃出位置,掌握先发制人的优势,听起来像是有预警飞机的功能了。所以对坦克的驾驶人员要求也就非常高,差不多是飞行员标准了。勒克莱尔坦克的驾驶人员都是军校毕业的军官,够神气。如果说勒克莱尔坦克必须要由军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来掌控,可见其技术含量之高,但战争的决定因素还是人,高科技也是要为人类服务,出现困难问题还是要由人来解决。比如空中客车的操控系统完全电脑化,但一旦出现问题就会立即切换到人控模式,所以空中客车就比波音飞机的事故率低很多。
勒克莱尔的另外特点是其防护装置。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是继以色列梅卡瓦MK-3之后,全世界第二种使用模块化装甲技术的主战坦克 。它的四周车围模块化的组合装甲是使用法国自己开发的复合材料,可以方便更换。坦克采用钢制全焊接车体与炮塔,车体与炮塔本身拥有一层基底装甲,炮塔四周并可加挂复合装甲,这使得勒克莱尔炮塔与车体正面的主装甲是由氧化铝陶瓷与高硬度钢板构成的复合装甲,其基本结构是由装甲钢制造的箱型结构来容纳陶瓷层;装甲内部的陶瓷被制作成扁平的条状,由高韧性的特种铝合金包覆成块状,再将这些块状物焊接在母板上,最后再将母板依照一定序列固定在装甲箱之中,而每个母板之间则以耐火聚酰胺纤维材料填充,作为吸收炮弹能量的缓冲物。与勒克莱尔坦克配套的还有一系列的延伸装备,包括装甲回收车,装甲布雷车,装甲架桥车和装甲工兵车等等。
但由于法国军备的财力不足,法军的订货从最初的一千辆勒克莱尔到实际上大幅削减到只有400辆服役,外籍兵团更是遥遥无期可以配备它,所以外籍兵团的装甲兵只能使用传统的雷诺坦克。
作者在密特朗时代参加过法国国庆阅兵
至于为什么外籍兵团要走的这么慢,并不准确的知道,但可以理解的是,它成立于十九世纪的法国本土之外,自然走路风格可以不同。到后来对外籍兵团了解增多,知道他们长期在热带地区驻守,走路节奏难以快捷,加上屡战屡败,走得慢些也正好悼念那些让人兔死狐悲的战友。这是给外籍兵团说了坏话,好听的话,可以说走路缓慢增加了这支悠久历史部队的凝重悲壮气氛。 由此又让我想到了外籍兵团的两顶帽子,白色硬圆筒帽和绿色软蓓蕾帽。
这两种帽子,前者是外出和各种仪式上佩戴,后者是平时工作和军事行动时戴。时间长了,也让我体会到了这两种帽子被外籍兵团采用的意义。白帽子是一种高庄直筒的帽子,让人联想到给牛鬼蛇神戴高帽,因为来外籍兵团的人向来是三教九流,多是各国的地痞流氓或不务正业者,适合戴高帽。
戴绿色蓓蕾帽则又是一项恰当之选。首先蓓蕾帽就发源于法国,更因为外籍兵团结了婚的老兵或当官儿的,会被常年派往海外,向来留不住自己的老婆。而且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没结婚而有情人的兵,也难以得到忠实的女人,所以集体戴绿帽子。因为通常意义上来说,哪里有好女人会愿意接触粗野的军人,加上外籍兵团的人员决非是在道德标准上择优录取,或要求报效祖国,而人员构成的复杂化和国际化,导致他的内部环境野蛮化一直在持续,当然从当官得到当兵的都留不住好女人。说到外籍兵团的服务准则,基本上很少要求每个士兵要报效法国,但要求士兵把军团当做家园,每年圣诞节也要求每个士兵回家(军团)过节,喝个五迷三道才肯罢休。每一个外国士兵也都不太把法国放在心上,更觉得自己是名职业军人,而且多数人人也瞧不起法国正规军。有一个流行的历史故事说,一名来自比利时的外籍兵团战士在作战中表现勇敢,在一次冲锋是大喊一声比利时万岁和外籍兵团万岁,就被飞来的子弹打晕了。伤好之后只是得到了一枚普通的军章,外籍兵团的将军告诉他,如果他当时把比利时万岁喊叫成法兰西万岁,就会得到高级勋章。
从帽子再说到颜色,外籍兵团的核心颜色选择了红色和绿色。也就是说兵营内的装饰,基本颜色都是红和绿。可是有句北京老话叫做红佩绿赛狗屁,这正好应验了外籍兵团的宿命,让它在风风雨雨里的跌宕历史中,总是走狗屎运。
原创连载 期待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