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新闻网丨筑梦军营 不负韶华
战争年代,他们用小米加步枪,撑起民族脊梁;和平时期,他们用钢铁意志,守护岁月静好。他们生长着祖国的筋骨,沸腾着人民的血液,把危险和黑暗挡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他们就是“最可爱的人”——中国军人。
近年来,广大桐乡籍官兵认真学习践行新时代强军目标,积极投身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实践,在国防战线上无私奉献、拼搏进取、奋发有为,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先进典型。近日,记者从桐乡市人武部了解到,从2018年到2020年,共有22名桐乡籍官兵荣立三等功、入选“八一光荣榜”,且每年获得优秀义务兵表彰的桐乡籍官兵有200多名。
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记者联系到入选2020年度“八一光荣榜”的其中一名桐乡籍军人——武警湖北总队武汉支队某中队中队长王海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听他扎根军营16年,风雨兼程、永葆初心的故事。
心向军营梦终圆
前进脚步不停歇
有人说,要想在一个领域有所作为,至少需要10年的付出。那么,如果一个人用他16年的青春时光,扎根军营,又会镌刻下怎样的记忆呢?
王海强1985年出生于凤鸣街道合星村,从小就对军营充满了向往。“小时候,村里去当兵的人并不多。但只要看见有人身着军装,我心里油然而生一种崇拜感。”王海强说,军营梦就像一颗种子,深深扎根在他心里。2004年高中毕业后,他毅然选择报名应征,并顺利通过各项考核,于当年12月正式入伍,成为家里的第一名军人。
从嘉兴到上海,绿皮火车一路奔驰,王海强心里既忐忑,又兴奋,因为他不知道几小时后自己将会迎来怎样的生活。但当时的他怎么也没想到,这条军旅之路,自己一走就是16年。
来到新兵连后,王海强开始了正规、艰苦、严格的新兵训练,这是一场艰苦的蜕变:认真学习各种政治和军事理论,熟背内务、纪律条令。与此同时,部队开始高强度的严格的队列和体能训练,喊口号、站军姿、稍息、立正、敬礼、跨立、五公里武装越野、十公里徒步运动、夜间超负荷体能训练、夜间紧急集合……每天训练完,他都感觉自己浑身像散架了一般,可是第二天仍旧全力以赴,毫不松懈。
新兵训练时的每一幕,至今让王海强记忆犹新。那时候,他最难熬的就是想家,新兵们在聊天时也常会说“当两年兵就回去”,他曾经也这么想。“直到有一天,我们班长说了一句话——‘想家可以,但不要恋家’。正是这句话把我点醒。既然决定当兵,就应该好好表现,争取留在部队获得更好的发展。”从那时起,王海强严格要求自己:做任何事都要“冲在前”。
2005年10月,王海强被调往湖北武汉某中队担任内卫,之后顺利转士官,留在了部队。也正是在那时,他深深感觉到自己现有的知识储备不够,需要接受更加系统的学习。
可有时候,付出不一定有收获。尽管王海强凭借自身努力,争取到了报考军校的机会,也顺利通过了预考,可是考了两次都被刷下来。“比我优秀的人太多了,我只有变得更优秀。”于是他决定通过努力争取评上“优秀士兵”,拿到保送入学的机会。
王海强深知,这是自己唯一也是最后的机会。那段时间,他每天6点起床,除去用餐、午休时间,一直要训练到晚上10点多。功夫不负有心人,2009年,他终于凭借出色的表现,在湖北总队“优秀士兵保送入学”评选中位列第二,成功被保送到军校学习。
在军校的日子,用王海强自己的话来说,就像一块干燥的海绵,拼命汲取知识的养分。“训练对于我们这些部队来的学生根本算不了什么,可是文化课、专业理论课却让我们很头大。”他说,军校的学习环境十分严苛,一旦考试不达标,就会被退学。那时候,他和战友们每天挑灯夜战,就连吃饭都是捧着书的。
扎根、奉献军营十六载
不负韶华、不负使命
从军校毕业后,王海强再次回到武汉,这时的他早已“文武兼备”,成为武汉某支队排长。之后,无论是带新兵,还是出任务,他都是领导心目中最放心的对象,而由他带出来的新兵也都成为了日后的部队精英。
在日常工作中,王海强尽职尽责,时刻牢记军人使命。在担任汉口火车站武装巡逻中队中队长时,他每天都要和队友在火车站进行长时间武装巡逻。“武装巡逻风餐露宿,不仅是对我们战士体力的考验,更要求我们时刻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他说,出于安全考虑,在巡逻中,他作为中队长负责保管装有子弹的弹夹,另外3名战士则佩枪。
为了保证在危急时刻能保护周边群众的安全,王海强和战友们反复练习着装弹夹、瞄准、射击的连贯动作。他说:“练到最后,我从抛扔弹夹给战友,到战友装弹夹、子弹上膛、打开枪支保险、瞄准、射击,这一组动作,时间只需3秒。”这一组不容有失的3秒动作,至今仍无数次在他脑海里循环播放。
现在,王海强是武警湖北总队武汉支队某中队中队长,负责驻守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我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回家乡,原本今年想休假回去,可是没想到疫情突然爆发。”他作为中队主官,不仅承担起中队全封闭管理工作,还要从各方协调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物资,确保战士们外出执勤时的安全。
“我到武汉已10多年,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武汉。”王海强说,疫情爆发后,他一直在中队时刻待命,在当地武警医院疾控科工作的妻子也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而孩子和母亲则在家里不能出门。“视频通话成了我们彼此之间唯一的沟通渠道,疫情发生以来,我和孩子还没见过面,现在只想赶紧抱抱孩子,好好亲亲他。”
如今,王海强已扎根军营16年。翻开厚厚的荣誉证书——优秀学员、优秀士兵、优秀基层干部、个人三等功2次、集体三等功1次……一个个荣誉见证了他的青春、成长、梦想,他用忠诚和责任践行着军人的使命担当。
(本版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来源:桐乡新闻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