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名日籍八路军:和尚出身,活到了99岁,儿子以中国宪法命名
2019年1月16日晚9时19分,日本籍八路军小林宽澄在日本去世,终年99岁。消息传到中国后,很多媒体以“最后一名参加抗战的日本籍老兵去世”为题进行了报道。小林宽澄曾在2015年受邀参加中国纪念抗日战争胜利 70 周年典礼,并获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
小林宽澄是日本人,这点是事实,可他为抗战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小林宽澄出生在日本群马县天台寺一个住持家中,日本和尚可以娶妻生子,而且佛教人员可以免税,所以小林宽澄的家境很富有。如果不出意外,他会子承父业,前程似锦。
但是,1940年21岁的小林宽澄被征兵参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被派到中国青岛附近的一个据点,担任轻机枪手。这个据点负责对附近村庄进行“扫荡”,在一次行动后,小林宽澄所部被八路军打了一个伏击,小林宽澄则被俘虏。
战斗中,小林宽澄头皮被打掉了一块,满脸都是血,八路军战士则用门板将他抬到一个村子里,还给他食物吃。小林宽澄晚年回忆时说:“我当时的想法是中国人的饭怎么能吃。八路军一直跟我说‘我们不杀俘虏,有待俘虏,’让我先吃饭。”
随着伤情痊愈,闲来无事的小林宽澄开始阅读八路军送来的书籍,结果越看越觉得书籍中说的很有道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小林宽澄跟随八路军到处转移,他一路上看到很多村庄被烧毁,无辜老百姓惨遭杀害,他内心很是惭愧。
1941年6月30日,八路军召开庆祝中共成立20周年大会,小林宽澄受邀参加。那一刻,小林宽澄认为自己受到八路军的真诚对待,内心萌发了参加八路军的想法。不久,小林宽澄成为反战同盟的一员。
当年9月18日,这天是“九一八”事变爆发十周年。在上级的帮助下,小林宽澄等人成立了“反战同盟胶东支部”,正式成为八路军的一员。自此,小林宽澄的身份完成了由和尚到日军再到八路军的转变。
小林宽澄当时主要工作是散发反战传单、在日占区墙壁上刷写反战标语等等,总之就是想尽办法让日军放下武器。小林宽澄做得最危险的一件事就是去日军炮楼前喊话。小林宽澄:“日军兄弟们,我想跟大家说说心里话,八路军也来了很多,但是不是攻打你买的,你们放心吧。”
楼里的日军很吃惊,“什么?你是日本人?”小林宽澄继续说道:“我是日本驻青岛部队的上等兵,作战时受伤被八路军俘虏,他们不但没有杀害我,还给我治好伤,像亲兄弟一样对待我,处处优待我,教育我。大家相信我,八路军真诚优待俘虏!”
炮楼里的日军小队长很生气,“你叛变了,我们是为天皇进行圣战,你快滚开,否则我将开枪了!”就在小林宽澄准备继续喊话时,炮楼里的日军向他开枪了,小林宽澄中弹负伤。小林宽澄加入八路军的行动在日军引起恐慌,日军高层悬高赏捉拿他。
伤情康复后,小林宽澄继续进行反战宣传活动,直到抗战胜利结束。抗战胜利后,小林宽澄留在济南市政府工作,主要工作是负责遣返战俘和日侨。解放战争爆发后,小林宽澄也参加了部分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小林宽澄在沈阳遇到了一名日本护士,两人结为夫妇。1953年,小林宽澄被调到内蒙古丰镇人民医院任副院长。1954年,小林宽澄的儿子出生,恰逢中国颁布宪法,小林宽澄就给儿子取名“宪明”,小名叫“友好”。
1955年12月,组织上准备安排小林宽澄回国生活一段时间。小林宽澄一家是在天津登船回国的,当时他是带着10万元港币回国的,可一回到国内就被日本政府监视。为了生活下去,日中贸易协会找到他,希望能参加日中友好翻译团的工作,之后一家日本航运公司邀请他担任翻译的工作,直到70岁退休。
在生命最后近30年的时间里,小林宽澄一直为日中友好奔波。小林宽澄认为自己的工作非常有意义,他说:“我周围的邻居都知道我做这个工作,我很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