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二)
#文化大拜年#一起品味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过大年。
《孙子兵法》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一直被怀疑和《孙膑兵法》为同一部兵法,而孙武和孙膑也被认为可能是同一人,这逐渐演变成了千古之谜。
在史学界一般认为,《孙子兵法》成书于公元前515至公元前512年,即专诸刺吴王僚到阖闾三年,是孙武初次面见吴王阖闾的见面礼。
孙武把兵法作为见面礼可谓是正中吴王阖闾下怀,当时吴国充满了内忧外患,国内水患严重,民不聊生,军备不足,西边楚国和南面的越国虎视眈眈。
也有人说《孙子兵法》是孙武为吴王夫差征讨越国,功成名就归隐后所著的兵法,还有人认为孙武受伍子胥连累被吴王夫差所杀。
《孙膑兵法》则没有《孙子兵法》那么大的名气,但孙膑本人却比孙武更为世人所熟知。小学书本中《田忌赛马》向我们展现了孙膑的智慧,而课文《围魏救赵》则是孙膑的成名之战,孙膑本人开始在军事上崭露头角。孙膑复仇庞涓的故事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不幸的是《孙膑兵法》早在唐代以前就散佚了。
从现代军事理论来看,《孙膑兵法》仍适用于战争和战场。尤其是孙膑提出“战争是政治斗的争工具”的战争观,将战争的本质暴露无遗。和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时孙膑强调“民心所向”的作用,这在当时具有超前的眼光,历史反复证明“得民心者,得天下”。此外孙膑还发展了孙武“任势”的思想,孙膑“贵势”,更注重“造势”。
让人遗憾的是,考古中未能发现先秦时期有关《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的具体记载。直到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发现了《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
这一考古发现彻底打破了历史上关于孙子和孙膑其人其书不存在或为同一人同一书的言论。
该发现被列为“新中国30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21世纪初,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年)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一”。2012年被列为“九大镇国之宝”之一。
银雀山汉墓是我国规模较大的古代墓葬群之一,主要是西汉前期的古墓。同时该墓葬群出土了古代四大兵法:《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
不过出土的《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竹简有所残缺,出土竹简共有4942枚,还有上千枚残破竹简。但仍然为我们研究《孙子兵法》、《孙膑兵法》提供了珍贵资料。
2018年该竹简亮相第二季的《国家宝藏》。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观看相关的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