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名媛,与军官私奔,晚年沦为佣人想见儿子,儿子骂道:你不配
她是江南名媛。
她是民国时期的女雕塑家。
她是常书鸿的前妻。
陈芝秀
她是在大漠里都能穿旗袍和高跟皮鞋的时尚女郎。
她就是陈芝秀,当年抛弃丈夫,与国民党军官私奔,后改嫁普通工人,晚年沦为洗衣工,衣衫褴褛想认儿子,儿子却说:你不配。
01
1910年,陈芝秀出生在江南水乡杭州的一户书香人家,从小表现出绘画天赋的她,也得到了父母的支持,送她进入了美术专科学校。
1924年夏季的一天,她不顾烈日炎炎,背着画架到西湖写生,骄阳下的接天莲叶,散发着灼灼生机的万物,都成了她写生的最好素材。
写完生,她抱着画作满载而归的来到养母家。这天养母家来了一个客人,客人穿着笔挺的中山装,面相俊秀,风姿翩翩。
她礼貌的向客人问了好,客人笑盈盈的上前,跟她轻轻地握手:“我看过你的画作,配色非常妙!”
她落落大方地回答说:“谢谢。”
她从养母口中得知,这位客人是养母的侄子,名叫常书鸿,他是浙江省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染织科的一名学生。陈芝秀心中暗自嘀咕:难怪她能看懂自己画中的配色!
初次见面,两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互生好感。
陈芝秀
原本在父母的包办下,于三年前订下一门亲事的常书鸿,在见到陈芝秀后,执意要解除婚约。父母拗不过常书鸿,只好妥协。
此时的常书鸿并没有急着追求陈芝秀,因为家境的贫寒,生活的不稳定,让他胆怯。直到他从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毕业,获得留校执教的资格后,他才开始追求她,并得到了父母及姑母的支持。
两个志同道合的人很快坠入了爱河,两人一同点评名家书画,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1927年,常书鸿考取了庚款留学的资格,并且被法国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绘画专业录取。留学前,23岁的常书鸿和17岁的陈芝秀完成了婚礼。
常书鸿这才安心地去了法国留学,第二年陈芝秀也考取了法国里昂国立美术专科学校雕塑专业。两个人相爱的人在法国重逢。
虽然留学的日子很苦,两人要靠奖学金和勤工俭学来维持生活,但是两个人相互偎依,使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活不那么孤单。
有一次,陈芝秀生病了,常书鸿被她在病中小鸟依人的样子打动,并专门为她作下了一幅画名叫《病妇》。常书鸿在学习中遇到困难,陈芝秀不无鼓励。陈芝秀还跟常书鸿说:如果可以,我愿意永远做你的绘画模特。
常书鸿的《病妇》
在这期间,陈芝秀与常书鸿可谓事业爱情双丰收,陈芝秀的4幅雕塑作品也被刊登在《艺风》杂志上。分别是《我的女孩》、《雕塑家吕斯百雕像》、《塑造习作》、《女体塑造》。
1931年,常书鸿临近毕业之际,陈芝秀为常书鸿生下了一个女儿,常书鸿激动之余给她取名叫常沙娜,沙娜是法语的谐音,是哺育里昂的两条河流之一,寓意两人在法国时爱情的见证。
在之后的时日里,两人的作品连续四年在里昂春季沙龙展中摘得桂冠,他们被誉为“来自东方的画界伉俪”,并因此声名鹊起。
这是他们爱情的高光时刻,郎才女貎,夫妻恩爱,事业有成,鲜花锦簇,春风得意。如果没有什么意外,他们将双双成为艺术界的翘楚。
02
1936年,正当两人在巴黎声名在外时,一次奇遇改变了常书鸿的一生,同时也改变了陈芝秀的生命轨迹。
常书鸿在法国巴黎的旧书摊上,发现了一本叫《敦煌石窟录》的书,冥冥之中,常书鸿觉得这就是他所追求的艺术。
于是32岁的常书鸿竟然放下在法国的名利,回到了阔别10年的祖国,着了魔似的要去敦煌。
常书鸿先回了国,陈芝秀第二年带着7岁的女儿沙娜回国。陈芝秀回国时,恰逢“卢沟桥事变”,两人还没来得及诉说离愁别绪,就带着孩子踏上了南逃的旅程。
一家人拖家带口,总算在重庆暂时安定了下来,陈芝秀又为常书鸿生下了小儿子,给他们的生活又平添了一份喜悦。
陈芝秀与常书鸿一家四口
此时常书鸿下定了决心去了敦煌,并成为了敦煌研究所所长。说是所长,其实工资不高,是鸟都不愿意拉屎的地方。常书鸿却决定在这里长驻。
陈芝秀独自带着两个孩子,每天提心吊胆,带着孩子躲避空难。从江南名媛,到巴黎的摩登女郎,再到重庆的居无定所。陈芝秀一时适应不过来。甚至刚适应了重庆的小城生活的陈芝秀,又在常书鸿的执意下举家迁往敦煌。为此,陈芝秀与常书鸿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
风花雪月终抵不住似水流年,再恩爱的夫妻,也抵不过鸡零狗碎。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车马劳顿,一家人才风尘仆仆地来到敦煌,看着满目荒凉,人烟稀少的大漠,陈芝秀不觉恓惶起来。
她烫着齐耳的卷发,身上穿着一件绿色的大衣,脚上蹬着一双锃亮的高跟鞋,皮肤白皙,身材高挑的她成了小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到了敦煌石窟,她被莫高窟斑斓璀璨的彩色造像和壁画震撼了!她穿着裙子,拿着雕塑刀开始了现场临摹。
曾经名噪巴黎的夫妻,来到敦煌后也成为了一对平凡的夫妻,过着三点一线吃饭、照看孩子、工作的平淡生活。
中间最时尚的是陈芝秀
直到有一天,一个叫赵忠清的青年军官的出现,打破了陈芝秀平静的生活,同时也让陈芝秀濒临死水的生活泛起了微澜。
因为这个叫赵忠清的青年是陈芝秀的老乡,他乡遇故知,两人的关系又亲近了许多。平时两人没事就拉家常,说家乡话。
敦煌缺衣少粮,断水停电,常书鸿常为了解决研究所里工作人员的经济和生活问题而奔忙,对陈芝秀疏于关心。
有一天,陈芝秀生病了,常书鸿在外工作,赵忠清得知后,给她送水送药,而这点滴的关心,竟然让陈芝秀感到丝丝暖意。
从此,陈芝秀与赵忠清的关系更近了,陈芝秀曾多次跟赵忠清透露过想离开敦煌的想法,而赵忠清也有着同样的想法。
终于,35岁的陈芝秀做出了一个决绝的选择,她抛下了与常书鸿维系了20多年的感情,丢下了14岁的女儿和4岁的儿子,与赵忠清私奔。
她以为,她找到了双向奔赴的真爱,逃离了敦煌就会获得幸福。
03
逃离敦煌的陈芝秀和赵忠清回到了浙江。起初赵忠清凭借着在军政界有朋友,找到了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
陈芝秀也成为了一名军官太太,常出入于上流社会,可以穿喜欢的旗袍和美丽的大衣,不再愁吃愁穿。可惜这样的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全国解放了。赵忠清因为历史原因,被抓捕入狱,最后因忍受不了狱中的艰苦条件,病死在了狱中。
陈芝秀没想到自己舍命追来的生活,竟然就这样落空了。
因为赵忠清的原因,陈芝秀不仅找不到像样的工作,而且受人唾弃,就连亲戚朋友也跟躲避瘟疫一样躲着她。她的生活越来越窘迫。
为了生活,她不得不嫁给一个普通工人,但是对方的工资不能支撑一家人的生活,她只得靠做洗衣工,为有钱人家当佣人来维持生计。
她经常以泪洗面,回想起当年在巴黎的情景,想起常书鸿为自己作的画像,还有那些浓情蜜意,懊悔不已。但是此时她觉得已是奢求,此时的常书鸿已成为兰州艺术学院的院长,而她却是一个被生活磨砺得面目全非的农妇。
1950年,她的儿子来到了杭州大伯常书林家,此时也在杭州的陈芝秀得知后,心情激动,她提出想要见儿子。但是她的儿子得知后,非常生气地说:“你不配当我的母亲,我才4岁,你就弃我而去,我恨你。”
母子同住在一个城市,却不能相见。陈芝秀不由感慨,在当年自己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是一场人生的苦旅。
1964年,陈芝秀的女儿沙娜来杭州写生,此时的她已是中央美术学院的一名教员。陈芝秀得知后,痛哭不已地央求常书鸿的哥哥常书林,要求见一面女儿。
常书林被陈芝秀的真诚打动,他再三开导沙娜,沙娜这才同意了见母亲。见到母亲的那一刻,沙娜大吃一惊,她曾回忆说:“眼前的母亲,我怎么也不能将她与巴黎那个摩登的女雕塑家联系起来,更无法将她与江南名媛联系在一起。她的衣衫褴褛,脸呈菜色,眼神呆滞,粗糙的手背上是一道道青筋。”
陈芝秀竭力控制着情绪,哽咽着对女儿说:“我对不起你们。”
女儿沙娜只淡淡地回答道:“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
陈芝秀终于崩溃,失声痛哭,她没有想到,近20年未见的母子再见时,竟然没有拥抱,只有冷漠。
虽然之后,沙娜看在母子情分上,每月会寄给陈芝秀一笔钱。陈芝秀收到钱后,都会第一时间给女儿回信,并告诉女儿她用女儿寄给她的钱,买了奶粉、热水袋。但是陈芝秀的内心仍然被愧疚土填满,更令她唏嘘的是,她的儿子始终拒绝与她相见。她一时的冲动,竟然酿成了一生的罪责。
1979年的一天,陈芝秀突然发心脏病被送进了医院,弥留之际,她不无懊悔地说:“我对不起他们,原来有些错是无法弥补的,上天惩罚了我!”
陈芝秀与常书鸿在法国时
没有因,哪有果?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来修行的,也许陈芝秀这一生的修行就是为了告诫我们:有些错误,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别把那些爱你的人弄丢了!
弘一法师说:“知足常乐,终生不耻;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意思是说,知足的人,一生都不会因为欲望太强,而辱没自己;知分寸的人,懂得进退,一生不会做可耻的事情。
所以人生重在修心:有一颗平常心,我们会学会从容;有一颗慈悲心,我们便懂得积善;有一颗感恩心,才能感知幸福;有一个因果心,就会更明事理;有一颗自知心,遇事能清醒。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