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生活习性,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大熊猫食性单一,以吃箭竹为生。 偶尔抓到一只竹鼠,它也会显出祖失食 肉的本能,大吃一顿。大熊猫性情孤僻,喜欢独居,到了繁殖季节,才“夫妻同 居”,随后又各奔东西。雌性熊猫怀孕约5个月,即可产仔,刚生下的幼仔非常小,体重仅有150克左右,熊猫妈妈常把 它搂在怀里,爱不释手。小熊猫在妈妈眼前长到两岁,就开始独立生活。
在野外,大熊猫的雄兽和雌兽平常都是过着独居的生活,每个个体的活动范围大约为4-7平方公里左右,所以它的种群通常也是由零散的个体所组成的,每个个体均栖息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享着同一地区的食物来源,彼此之间互相依赖和制约,自然地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饮食习惯
大熊猫本来是吃肉的,不过经过漫长的年代发展到现在,它特化为吃竹子为主,偶尔也吃一些动物的尸体。
也不是所有的竹子它都吃,现在已发现的竹子中有20种是它会吃的竹子品种。它最喜欢鲜嫩的竹笋,如果没有竹笋它才开始挑竹叶,然后竹子的茎。目前正是它喜欢的竹子的茂盛期。
大熊猫怕热不怕冷,因为它本来就生活在海拔比较高的地方。
因为它要吃很多竹子才能吸收足够的养料,因此,总的来说大熊猫采取的是多吃少动的策略保持体能。因此,我们去看大熊猫的时候,它大多数时候不是在吃,就是在睡。 圈养的大熊猫一般早上6点多就醒了喝奶然后活动,到9点左右又吃,然后上午10点到下午2点睡觉,醒来后又进食,然后在自己领地稍微走动就又休息。
大熊猫繁殖不容易,一只大熊猫大约能活20多岁,每年发情一次,持续2个星期,而雌性大熊猫的卵泡成熟只有一天,因此受孕机会很小。错过那一天,这一年大熊猫都不再有生育机会。所以大熊猫数目少,很珍贵。
关于熊猫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惯
熊猫的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皮肤厚,体型丰腴富态,头圆尾短,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脸颊圆,有大的黑眼圈,黑白相间的体色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但一但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
熊猫作息习性
大熊猫生性孤僻,常分散独栖于茂密的竹丛中,故得雅号竹林隐士。
在冰雪覆盖的冬天,大熊猫却不冬眠,由于找不到食物,它就会爬上树,摘野果子,或游到小河里抓鱼吃。
在竹林里,它们拽断竹子,挑选最嫩的竹干的竹叶,坐在地上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它们还会用锋利宽厚的爪子刨竹笋吃。
大熊猫虽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所以熊猫常生活在清泉流水附近,大熊猫每天至少饮水一次。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
熊猫的其他习惯有哪些
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如下:
1、食性:大熊猫是靠吃竹子生存的。它本是吃肉动物,也有食肉动物的能力,但是,由于生存环境中缺乏肉食,所以,长期进化后,大熊猫也能吃点肉,但大部分是靠竹子维持生命的。
2、环境:大熊猫是一种喜湿性动物,栖身于长江上游的高山深谷,气候温凉潮湿,湿度常在80%以上,生活地带在岷山、邛崃山、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秦岭等几大山系。
3、行为:大熊猫每天时间一半进食,一半睡觉。
4、繁殖:大熊猫生长到一定阶段要进行婚配、生育。雌性大熊猫每年发情一次,每次只有2~3天,发情期通常在每年3~5月份。妊娠期是83~200天。幼子通常在8月左右出生。
5、抚育:大熊猫的新生儿出生初期发育相当不成熟,体重仅是母体重量的0.1%,幼仔体重很轻,初生重平均为145克左右,约为成年大熊猫体重的千分之一。最轻的为51克,最重的为225克。雌性大熊猫通常要用18个月,甚至长达两年时间养育孩子。
6,性情;大熊猫的性情温顺,样貌憨态可爱。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也总用回避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