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橄榄红酒(凤庆橄榄红酒)
滇橄榄红酒是一种高品质的红酒,它的口感非常独特,有浓郁的果香味,酸度适中,酒体醇厚,回味悠长,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那么,如何挑选一一款适合自己的红酒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样的红酒才是好酒。其次,我们要了解什么样的红酒才是真正的好酒。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一般来说,好酒的标准是这样的:酒体饱满,口感醇厚,回味悠长,香气丰富,余味持久。
↑云南普洱的咖啡地里咖啡果开始成熟
红星新闻记者丨王语琤 蓝婧
责编丨邓旆光 编辑丨彭疆
11月是咖啡鲜果成熟的时节。汽车行驶在云南普洱的高速公路,两旁山坡上随处可见大片的咖啡田。定睛细瞧,绿叶间点缀着绯红,那是挂满了枝头等待采摘的咖啡果。熟透的咖啡果皮味道甘甜,剥开果皮,一层薄薄的果肉包裹着果核。咬碎果核,味道尝起来像新鲜的坚果。
网络上,“香精豆”再次成为国内咖啡行业热议的话题。一篇传播广泛的文章中,有咖啡从业者声称,云南咖啡豆对香精依赖严重,被“困在”了香精里。电商平台上,不少消费者在产地标注为云南的咖啡豆店铺页面询问,“是不是‘香精豆’?”
香精是否已对云南咖啡产业形成“围困”之势?红星新闻记者在云南咖啡主产地走访发现,确有天然水果或可食用酵素加工的咖啡豆,但生产者们都对“香精豆”嗤之以鼻。
云南咖啡行业协会会长李晓波认为,“风味咖啡”与添加了人工化学香精的“香精豆”应区分开来。如果使用的增味原料是可食用且合法合规的,那么就可以允许其作为咖啡行业“百花齐放”的一员在市场上存在。
而多位云南咖啡从业人员称,“香精豆”主要入侵的是精品咖啡豆圈子。目前,虽然云南精品咖啡发展势头正旺,但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21年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报告》,从产量来看,云南产出的咖啡豆中,精品咖啡豆仅占8%。而在国内精品豆消费市场,来自云南的咖啡豆占比也不大。
01咖啡豆本身能产生丰富的风味
在普洱市大开河村经营咖啡庄园的唐勇,是一名“咖三代”。他记得,多年前,他曾在一家咖啡厅喝到一款气味奇怪的咖啡,人工增味痕迹十分明显,如同劣质的化妆品一样令人作呕。后来,他又在集市、咖啡比赛等场合遇到气味异常,疑似添加了香精的咖啡豆。有些“香精豆”的气味甚至是“浮”在豆子外面,闻起来很浓,喝起来却尝不出那种味道。他感觉到,近年来,“香精豆”在市场上数量越来越多。
就像苹果、葡萄等,咖啡作为一种植物的果实,受品种、环境等因素影响,气味、口感天然地各具特色。
咖农摘下咖啡鲜果,在咖啡工厂里经过“水洗”“日晒”“蜜处理”等方式处理后晒干、去壳,就能得到咖啡米。咖啡米经过烘焙,就成了熟豆。每一过程中的细微差异,都能让咖啡豆在不额外添加任何配料的情况下,形成千差万别的风味。
↑从左到右:水洗处理的咖啡豆、水洗后去壳的咖啡米、日晒处理的咖啡豆
在普洱,几乎每家咖啡公司的墙上,都挂着一幅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出版的《咖啡风味轮》。这是一种形容咖啡味的图谱,由正常味谱与异常味谱组成。在正常味谱中,咖啡的基本口感有酸、甜、咸、苦4种,香气有酶、焦糖化、干馏3种。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分,咖啡产生的香气可被描述为花朵、榛果、松脂等,口感有酒味、芳醇、刺激等。被归类为异常的气味,则有“尘土味”“霉味”“汗水味”等。
据美国精品咖啡协会官网的信息,咖啡风味轮最早出版于1995年,并于2016年进行过更新。
在普洱做咖啡贸易的周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她记得,风味轮是在2018年左右在普洱流行起来的。咖啡商们表示,在实践中,风味轮通常用于让消费者或初学者理解咖啡的风味类型,并非每次加工咖啡都会参考这个图谱。
某国际知名咖啡品牌工作人员托马斯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为了便于描述咖啡的风味特色,业内人士会用“青苹果”“樱桃”“雪梨”等词汇进行“类比”。这些用作类比的词汇是抽象的,带有主观性,比如“青苹果”味道,另一个人尝起来可能是“樱桃”。一些云南咖啡商会选择用热带水果的名字描绘咖啡风味,以突显地方特色。或是选用消费者更熟悉的水果名称,以便消费者能更好地加以理解。
据唐勇介绍,如今人们所说的“香精豆”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在咖啡发酵过程中添加水果、牛奶、酒等食物或可食用酵素,让咖啡吸收这些添加物的气味。另一种是在烘焙阶段加入“香精”,让咖啡带上特定的味道。
在普洱开咖啡店的夏明表示,他了解到,一些“香精豆”会把咖啡风味中的苹果、柑橘、水蜜桃等味道放大,变得具体。或是增加天然咖啡通常不会产生的气味,满足一小部分有特殊偏好的消费群体。
一位咖啡商人为红星新闻记者展示了两份疑似“香精豆”的样品。其中一份豆子可以闻到浓烈的“水蜜桃”气味,但这股气味有别于天然水蜜桃,更像某些“水蜜桃”口味的零食。另一份“奶香味”豆子,闻起来有点像“香瓜子”。
一位咖啡庄园工作人员在红星新闻记者询问下,也展示了一份疑似“香精豆”的小样。记者刚打开包装袋,坐在记者身边的游客就表示闻到了浓烈的“花香味”。工作人员说,半年前,有商人来到庄园,向他们推荐这款豆子。但他们觉得豆子质量很差,没有购买。这包小样被放置在抽屉里,半年过后,“花香”气味依然浓郁。
想要明确咖啡里有没有添加香精,需要把样本送至专业机构进行检测,其中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能承担。
根据多位咖啡从业者的描述,那些尝起来或闻起来,“水蜜桃”“茉莉花”等味道过于具体、明确、经久不散,明显背离了咖啡本味,更像是“水蜜桃汁”“茉莉花茶”,而价格又异常便宜的咖啡豆,有可能是“香精豆”。不过,从直观角度来看,一些水果酵素发酵制成的风味咖啡,有时也能产生特定的、明确的气味或口感。“香精豆”混迹于市场上,可谓真假难辨。
“大自然有其鬼斧神工。科技再发达,也难以百分之百地模仿咖啡天然的味道。”唐勇说。
↑带皮日晒处理的咖啡豆
02风味豆还是“香精豆”?
普洱市是云南最大的咖啡主产区,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国咖啡之都”。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21年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报告》,2021年,普洱有7.72万家农户种植咖啡,咖农有36.03万人。“几乎每家每户都种咖啡”,这是普洱咖啡商人周颖的感受。
红星新闻记者走访了位于普洱的咖啡种植基地和工厂聚集区,发现从田间地头到咖啡厅,“香精豆”踪迹难觅,用酵素加工的风味豆也不多见。
在普洱的咖啡工厂和咖啡贸易聚集区,几位咖啡商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们对于“香精豆”的印象,是大约在今年年初,几个年轻人带着水果香气异常浓烈的咖啡豆,请咖啡商人们品尝,试图向商人们推销他们的豆子。其中一位商人记得,他品尝的那款豆子闻起来有浓烈的水蜜桃气味,喝起来像“水蜜桃饮料”,不像咖啡。问起豆子的加工方法,对方拒绝透露,表现得很“神秘”。商人们告诉记者,他们都认为那不是一款好豆子,没有购买。
普洱市区一家以风味多样、鼓励创新而闻名,同时着力打造咖啡培训课程的咖啡店,曾因出现过风味特殊的咖啡,引起同行的注意。红星新闻记者走进这家咖啡店时,前台陈列着30套制作精美的卡片,每张卡片都代表一款特色风味的咖啡。一款产地标注为云南的咖啡,风味描述为滇橄榄、红心火龙果、夏威夷果。另一款产地标注为哥斯达黎加的咖啡,风味描述为白葡萄酒、榛果、精品可可、话梅。
不过,红星新闻记者在店内品尝了两款用车厘子、葡萄等多种水果描述风味的咖啡后,都没能明确地闻出或品尝出这些水果的味道。店内的食品添加剂公示栏中,写有“本店不使用食品添加剂”。
咖啡店老板马丁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他们店内售卖的一款水果香气明显的咖啡豆,在那篇关于“香精豆”的文章出现后,受到一些消费者的质疑。但马丁表示,那款咖啡豆的处理手法是传统的“蜜处理”,他亲自目睹了咖啡豆加工的全过程,“我敢百分之百地保证没有添加香精。”
↑“蜜处理”的咖啡豆放在晒场上晾干
他告诉记者,他注意到当地存在一些疑似搞“香精豆”的咖啡商,但数量非常少。他认为“香精豆”无法撼动咖啡市场的主流,虽然有人在生产“香精豆”,但他们对自己的生意不会构成挑战或威胁。那些使用香精增味的商家,应该诚实地告诉消费者他们的咖啡产品中有添加剂。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GB2760-2014)规定,咖啡、茶叶等食品“没有加香的必要,不得添加食品用香料、香精”。同时,该文件指出,食品用香料、香精不包括只产生甜味、酸味或咸味的物质,也不包括增味剂。
云南咖啡行业协会会长李晓波认为,严格来说,应该把用天然水果或可食用酵素加工的咖啡豆,与添加人工化学香精的“香精豆”区分开来。前者可以称为“风味咖啡”。
协会认为,如果这种“风味咖啡”使用的增味原料是可食用且合法合规的,那么就可以允许其作为咖啡行业“百花齐放”的一员在市场上存在。
但由于添加的味道可能会“喧宾夺主”,背离咖啡原本的味道,协会呼吁咖啡从业者对此持谨慎态度,做原汁原味的咖啡才是云南咖啡行业的主旋律。对于少部分人在咖啡中违法违规添加人工化学香精的行为,是不可容忍的。
据人民日报报道,云南咖啡行业协会副会长胡路表示,近段时间,行业协会内部在做一些沟通,行业虽然没有办法短期内给出标准和规范,但从行业自律的角度会及时引导。普洱学院咖啡学院院长鲍晓华也建议,应当由市场监管部门牵头,与高校和咖啡行业协会联合,尽快制定风味添加剂在咖啡豆中使用的标准。
林轲的咖啡公司位于云南芒市。除了生产商品豆,林轲也在积极探索精品咖啡市场。林轲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近年来,他们把一小部分豆子制作成风味豆卖出。具体做法是,在咖啡鲜果发酵阶段兑入可食用酵素,放在密闭容器里封存数日。其中的微生物繁殖、活动,能让咖啡豆产生特殊的风味。
而普洱某咖啡庄园负责人陈宇,对这种用酵素发酵的增味豆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她表示,现阶段,无论是使用酵素还是香精,让咖啡增味的技术其实还处在探索阶段,并不十分成熟。她的庄园里虽然也会做水果酵素发酵的实验,但尚未得到可行的方案,这些用于实验的豆子也不会对外售卖。她认为,从市场角度来看,那一小部分偏好增味豆的消费者,无法支撑起增味豆的大批量生产。
曾担任过云南生豆大赛感官评委的罗先生介绍,他一位朋友曾做过实验,在咖啡烘焙冷却过程中,撒入玫瑰花瓣,让咖啡沾染玫瑰花香气。但最终,玫瑰花香味十分微弱,并且成本非常高。他也曾在咖啡比赛中遇到过疑似添加香精的豆子,这些豆子被视作“不干净”“有异味”,在一开始就会被淘汰。他认为,从精品豆消费市场角度来看,“香精豆”也许会有显著的“存在感”。但若从咖啡产地,尤其是云南产地进行观察,无疑会看到完全不同的景象。
几位以制作“精品豆”为主要方向,公司位于云南保山市的省级咖啡龙头企业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香精豆”由于质量不够优秀,成本较低,往往卖不出高价,利润未必能超过传统方式制作的精品咖啡。同时,“香精豆”难以长久存续的劣势也十分显著,很可能最终被市场淘汰。因此,“香精豆”对他们来说不具备诱惑力。
03云南咖啡精品豆占比较低
多位云南咖啡从业者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据他们了解,对“增味豆”的市场需求,通常出现在精品咖啡豆圈子里。而云南咖啡商品豆占绝大多数,精品豆占比相对较低。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发布的《2021年云南省咖啡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云南省咖啡产量10.87万吨,咖啡及制品出口数量1.1万吨,中国咖啡消费量为25.2万吨。云南咖啡种植面积、产量、农业产值均占全国的98%以上,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球的0.82%和1.08%。
《报告》把精品咖啡列为云南咖啡的产业发展方向,但同时也指出,云南咖啡豆目前产品精品化率低,不足8%。
根据《报告》中的定义,精品咖啡是指在优良生态环境下,选择适宜的咖啡品种,经规范化种植、管理、采收、加工而成,具有优异滋味和独特风味特征,杯测分值≥80分的咖啡生豆。精品咖啡价格为普通商品豆的2倍以上,且不受国际期货影响。
商品豆通常用于大宗交易,供给雀巢、星巴克等知名咖啡品牌,加工制作成拼配、速溶、胶囊等产品。在普洱的咖啡工厂聚集区,就有雀巢和星巴克的工厂。咖啡大厂收购咖啡时,会制定相应的标准,对咖啡豆品质进行把关。更容易被大厂收购的是“达标”的豆子,而非“玩花样”的豆子。
作为商品豆的咖啡豆类似于石油,是一种“期货”。我国咖啡产量及交易量在国际咖啡产业中份额较小,难以对国际市场供需关系产生影响,因此我国咖啡在咖啡国际贸易中缺少价格话语权,只能参考纽约期货价格进行定价,并以低于纽约期货价10-20美分/磅的价格销售。
受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影响,商品豆价格波动大。市场行情不好时,种植咖啡果、生产咖啡生豆难以营利,甚至可能亏本。一些难以预计市场走向的咖农,可能会因种咖啡不赚钱砍掉咖啡树,改种别的果树。
不过,从消费市场角度来看,目前商品豆消费占比远大于精品豆。据《中国消费者报》报道,2012年,专业机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速溶咖啡占市场总额的68%,即饮占10%,现磨占16%。这意味着,速溶咖啡仍是我国咖啡市场上的主流产品。
一些经验丰富的咖啡商专做商品咖啡豆,也能经受住市场沉浮的冲刷。1989年就来到普洱做咖啡生意的刘潇,多年来一直在做商品豆的种植、生产,主要客户是像星巴克、雀巢这样的咖啡大厂和贸易商。
刘潇带领红星新闻记者参观了他的咖啡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刘潇的咖啡田在一片山谷之间,种植的是在云南最常见的品种卡蒂姆。从远处眺望,山坡上的咖啡田与茶田有些相似,但比茶田更加层次错落。
在刘潇基地收购咖啡的周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咖啡种在阳坡还是阴坡、海拔高度、土壤质地、降雨量、年均温度……都会影响咖啡的口感。周颖感慨,只有每个环节都严格控制,精细化管理,才能产出好的咖啡豆。
咖农把成吨的咖啡果从咖啡树上采摘下来,用麻袋或背篓装好,运送到刘潇的咖啡厂里。工人们把咖啡果送进机器脱皮。脱皮后,带着果胶的豆子随着传输带进入温度约50℃的炉子烘干或放在晒场上晒干。干燥的咖啡豆脱壳,就得到咖啡米。把咖啡米倒进另一套机器,根据重量、颜色进行筛选后装袋,储存在干燥、凉爽的仓库里,等待客户运走。
在实验室里,刘潇把不同批次收获的咖啡米取样分组,研磨成粉后,每组冲泡成12杯咖啡,逐一品尝,进行杯测。根据每组咖啡的口感和稳定性,为不同批次的咖啡打分、估价。口感最好、最稳定的一组,估价最高。口感不稳定,甚至有杂味的一组,估价最低。这些不同品质的咖啡豆被收走后,会在咖啡加工商那里,最终制作成咖啡豆单品或速溶咖啡等不同类型的产品。
↑对不同批次的咖啡分组进行杯测
刘潇对自己的生产线充满信心。虽然做的不是暴利生意,但所得收益足以养活工厂里的10多个人,在咖啡行业占据一席之地。“我12年前用的是这些机器,现在用的还是这些机器,这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刘潇说。
↑刘潇的工厂里用于分筛咖啡米的机器
刘潇的工厂里也挂着咖啡风味轮,但他表示,这张图谱对自己而言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刘潇认为,大多数人选择喝咖啡,大约可以分为3种情况:解渴,提神,享受。所谓的“香精豆”,是一小部分“玩咖啡的人”搞的名堂,不会改变咖啡的本质属性,不会动摇自己几十年来在咖啡市场上摸爬滚打总结出来的规律,更不会“困住”云南生产的咖啡豆。
04云南咖啡对“香精豆”说“不”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期,随着“香精豆”舆论风波又起,有多款咖啡豆因香气浓烈、具体,被怀疑是“香精豆”。网络上,不少云南咖啡豆店铺下方,都出现了“是不是‘香精豆’”的询问。不过,也有不少被质疑是“香精豆”的咖啡豆品牌,产区标注为国外。
普洱某咖啡庄园工作人员说,前几天,有客人一走进庄园,就问他“你们豆子是不是‘香精豆’”?云南精品咖啡社群负责人阿奇,在一天内接到多家媒体关于“香精豆”的咨询电话。面对红星新闻记者的来访,他苦恼地抱怨,“难道云南咖啡只能以这种方式受到关注吗?”
与经验丰富的刘潇不同,经营咖啡庄园的年轻一代,纷纷把转型做精品咖啡视为未来发展的核心目标。“继续传统的(商品豆)经营模式只能是死路一条。”唐勇说。
唐勇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从田里的咖啡果到餐桌上的一杯咖啡,咖啡行业的产业链很长,“蛋糕很大”,一杯咖啡的利润可以达到一公斤生豆的几十倍。从种植、加工生豆,到烘焙、包装、打造一款咖啡产品,每一个环节都能为不同方向的从业者创造可观的生存空间。如果能把云南精品咖啡品牌直接推到消费者面前,就可以拥有议价的话语权,获得远高于商品豆的利润,不再受制于商品豆期货价格沉浮的冲击。
如何做出一款成功的云南咖啡品牌?咖啡从业者们正在探索多种路径。有的着力于打造咖啡庄园,把咖啡生产和旅游业相结合。有的借力电商平台,积极尝试直播带货。有的研发了咖啡饼干、咖啡香黛等周边产品,塑造品牌文化,开拓消费者市场……
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走上精品咖啡赛道。唐勇等云南咖啡从业者认为,突显咖啡特色,“打出差异化”,找到咖啡品牌的受众群体,先在市场上深耕,再做宣传推广,是让产品脱颖而出的路径。
与那些已在精品咖啡领域探索多年、在国内精品咖啡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的龙头企业不同,唐勇和一起经营庄园的李峻都感受到了“香精豆”带来的困扰。唐勇告诉记者,根据他的观察,在国内精品咖啡豆市场上,“香精豆”确实比纯正的咖啡更吸引消费者,显著地抢占了市场,一些天然咖啡产品的推广因此受到阻碍。
正在探索猫屎咖啡生产的林轲也抱怨,有人用香精模仿出猫屎咖啡的风味,成本远低于用真正的“香猫”生产的猫屎咖啡,这让他的猫屎咖啡生意变得更加难做。
如今,尽管云南咖啡商人们知道,增味豆在云南咖啡中占比极少,业内人士对云南咖啡的情况也心中有数,但对于不少消费者来说,云南咖啡还是被贴上了“香精豆”的标签。
李峻告诉红星新闻记者,此次热议,让他们更加关注庄园里的咖啡豆被采购后流向了哪里,也会更加仔细地考察收购者的经营方式,以免从庄园产出的豆子被人拿去加工成了“香精豆”。
“我们与‘香精豆’战斗的决心不会改变。”李峻说。
(文中唐勇、周颖、托马斯、夏明、林轲、陈宇、刘潇、李峻均为化名)
―EN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