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教主义在北美是怎样传播的?又发生了什么改变?
前言
清教主义在英美两国的不同表现以及不同命运似乎证明了神学的变化看来只是一个表象而已,在北美这片特殊的地域,清教主义产生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精神气质。
在“形似”的外表下发生了“质变”应该是对二者关系的较为准确的概括。
美国清教主义
不可否认,美国的清教主义脱胎于英国,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英国清教主义在北美的延伸,但新大陆严酷而崭新的环境却赋予了它之前从未有过的复杂性和新的丰富的内容。进入北美以后,由于所面临的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清教主义的思想和教义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置换或者修订,许多方面甚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美国的清教主义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宗教,而在更多意义上说,是一个集神学、哲学、意识形态等为一体的思想体系。
所以要想用一两句话来定义美国清教主义就如管中窥豹,很难将它的各个层次表述清楚。这也许部分解释了为何直至今天,美国关于清教主义研究的专著和论文仍是接连不断、层出不穷。
许多学者早已注意到英美两国清教的差异并有过精辟的论述。如詹姆斯·布赖斯所说:“英格兰有过清教革命,却没创建清教社会,美国没有经历清教革命却创建了清教社会。”这的确是很精辟的概括,但没并没有说明英美两国清教徒气质之间本质的差异。美国的清教与欧洲的新教有所不同,尤其是不同于圣公会或路德宗那样有地位的教会教派。
早在美国独立以前,埃德蒙·伯克就注意到了这一区别,他把英格兰人对于政治权威和宗教权威的畏惧、尊敬和顺从与美利坚人的“强烈的自由精神”作了对比,说美利坚人的这种精神正是来源于美利坚牌号的清教。
享廷顿认为,美国是作为一个新教社会而建立的。在17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大潮中,基督教对欧洲民族国家起了定型作用,各国均将自己界定为新教国家或天主教国家。在美国则是这一改革创建了一个新的社会。美国是宗教改革的产物,这在各国当中是独一无二的。没有宗教改革,就不会有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美国。
有学者指出,美国的来源“在于英格兰的清教革命,这一革命事实上是对美国政治史起成形作用的最重要事件”。19世纪,利指出在美国,“每件事都有一个新教起点”。美国是作为一个新教社会建立起来的,在19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美国人都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一个新教国家托克维尔有一句名言,说美国“生而平等,不必再求平等”。更有意义的,就是美国生为新教国家,不必再成为新教国家。
北美清教徒从英国继承的是一种全方位的文化体制,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英国人。这种文化包括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以及习俗,最主要的有英语,以及当时最重要的反对英国安立甘宗的清教理念和价值观。但无疑,宗教的因素在当时仍然是最重要的。这些清教徒继承了英国清教以加尔文宗为核心的绝大部分教义、信仰以及相关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在一段时间内(至少在移民初期),他们与英国国内的清教徒并无本质上的不同。一方面,此时,英格兰的清运动还没有完结,所以在宗教使命上他们有相同的奋斗目标:另一方面,他们自身的独立意识并没有成熟,这时在这批移民美洲清教徒心目中,仍然把自己视为祖国的一分子,他们在美洲荒野的命运,仍然与国内清教徒的斗争息息相关。
更不必说,在很长的时间内,殖民地始终是在英王的名义下进行统治的。然而情况必竟有了变化。移居北美的清教徒在许多方面已经有别于英国清教徒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环境的变化。
北美清教产生变化的原因
首批清教徒来到北美大陆后,看到的是“一片荒野,这片无垠的荒野富饶而又充满了危险,辽阔而又神秘,富有挑战性而又令人却步。”面对这种形势在中世纪宗教信仰传统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这批人,便很自然地求助于上帝希望从宗教信仰中获得信心、希望和力量,以迎接这未可预卜的挑战。
从殖民地建立到初期的发展,宗教因素在新英格兰一直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固然有其固有的宗教传统,但脱离旧大陆,来到一个未知的荒野也极大的增强了他们的神圣感与使命感特殊的环境产生了特殊的信仰,没有哪一种人比北美清教徒更为确信自己走的是正道。
然而,北美清教徒的正统观念有其明显不同于英国清教的特征。
从十七世纪的观点来看,北美清教徒对神学的兴趣是因为它的实用性。他们大多不在意如何完善对教义的说法,而是关注能够让他们在美洲的社会上体现他们已经知道的真理。这是应用神学方面的一个伟大实验。
没有居住地方的清教徒,在美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危险,没有合适的机会去详尽的叙述神学理论。“但是,能否重新建立起被神学和看天国被抛弃了自从耶稣重生以来的表面基础对,对新英格兰来说是个难得的机会。”
所以,尽管加尔文的神学被当做清教徒的起点,但也没有掀起太大的波浪,他们直接就步入了实际生活,以实际生活作为自己的出发点。直到十八世纪中期,新英格兰仍没有写出一篇著名的思辨神学书。
关于北美清教主义,另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它从到达新大陆起便包含着的自我颠覆的变数,其一,英国清教主义的出现是为了反抗国王与教会的势力,主张政教分离,强调个人与上帝的交流,王室的迫害甚至引起了1639年英格兰人民起义。这种对信仰的强烈坚持和抗争精神随着内部信仰的细微分化,难免不成为分裂清教自身的危险因素。
其二,正如一位批评家在《清教徒是什么样的人》一文中所言,清教徒的思想体现在“不满足于过去,有勇气与过去一刀两断,憧憬美好的生活,准备为了得到美好的生活而接受一定的约束,认真努力地使更美好的生活成为现实”。这种坚韧的个人主义思想以及对新事物的不懈的探求意志注定了某些清教徒为了个人信念而保守决。
其三,就清教主义教义而论,加尔文主义冷酷而悲观的宿命论和人性本恶的观点在美国清教主义的“上帝选民得救论”中得到缓和,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信清教。但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和经济的发展,清教教义不得不被修订得越来越宽容以适应人们对安逸生活的需要,从而削弱了清教约束力,加快了清教的世俗化进程。
其四,清教移民带到北美新大陆的不仅仅是宗教理想,作为受过良好教育的贵族与中产阶级,他们还带去了当时最先进的以洛克和牛顿为代表的机械唯物主义思想。
综上,清教主义虽然最早发源于英国,但在北美这个特殊的地域,由于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它的内涵和实质也必然相应发生改变。从而产生了有美国(当时的北美)特色的基督教流派一清教主义。这种产生于北美的清教主义一方面在一般意义的宗教层面上必然具有基督教的普遍特征,但清教主义之所以为清教主义显然是因为它有别于其它基督教流派的思想特征。
我们说清教主义是美国文化与文学的源头。但并不是说清教是美国基督新教文化的唯一源头。一方面,北美移民来自于欧洲各国,并不全是英国人,他们分属不同的新教教派,清教并不等于新教。另一方面来自英国人移民也并不完全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同属一个法律和社会结构,而是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但在移居北美的新教各派中,只有新英格兰的清教徒取得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巨大成功。对美国后来的影响也最大。所以人们谈到北美清教主义习惯上指的是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的信仰与文化。